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隋唐大猛士》
第(1/3)頁
宮中。
羅成閉目躺在榻上,聽著長孫氏為他念讀百官的科舉建言奏折。
兩名宮人在為皇帝揉捏按摩,長孫的聲音輕柔而又有節奏,咬字清晰,聽的很舒服。多數官員的奏章都沒有什么內容,言之無物。
這多是那些武將們的折子,好多公侯武將,卻是字都不識幾個的。當然也有出身不錯的武將,可對于科舉提出的建議,卻完全跑偏。
而那些文官們,有些倒是洋洋灑灑說了好大一篇章,可許多內容都不符合皇帝的意思。
科舉科舉,目的是為國取士,而考試不過是一個手段,篩選符合朝廷所需要的一把篩子而已。
從某些角度來說,就如歷史上一些有名的人物說的一樣,科舉考試本身并不重要,管你是考什么,目的都是要先把那些讀書人納入到這個制度中來,讓他們來考試。
然后再從中拔出那些尖尖來。
厲害聰明的人,不論何種考試制度,他們總是還能拔尖兒的。
如果一個讀書人,連考都不愿考,或者說連某一種考試方法都過不去,那說明他們還不夠優秀。
雖說這種言論羅成并不完全贊同,但是也有一定道理的。
這也是為何到了明清之時,八股文章發展到了極致,專走那種刁鉆之路的原因,皆因為當時全天下的讀書人都已經納入到了這個體系之中,朝廷需要的是從千千萬萬讀書人中,挑那些人尖子。
因此不需要挑什么詩詞歌賦做的好的,或是什么策論能言的,只是從四書五經里挑詞斷章的讓他們寫,目的其實還就是為了加強難度,以最快的挑出尖尖來。
這種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又有其實用之處。
不過羅成依然是那個反對這一套的。
當然,他更反對隋朝時的科舉考試辦法,隋朝時的科舉,有常科和特科兩種,其中常科又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六大科。
秀才科是最難考的科,往往數年才開一科,一科只錄一二人。因為太難考,所有秀才科對羅成來說,沒什么實際意義。
隋朝科舉,比較考的多的還是明經科和進士科。
明經科主要就是以儒家經學為考試內容,考一些墨經貼題等,說白了就是只考指定的幾本經書,如孝經易經等,然后考填空題、默寫題等,還有就是經義,閱讀理解題。
總的來說,士族出身的讀書人非常喜歡考明經科,因為經學傳家,他們家族對于這些儒家經書既有傳承,而且都有各自淵源的經學講讀,這算是家學,天然優勢。
而普通學子更愿意考進士科,因為他們好多人沒有條件通讀多經,哪怕明經科還考慮指定一到兩經為自己的專長,只考這兩經,但對好多人來說,這時代讀書成本高,一套經書那也是他們擁有不起的,只能通過借閱抄寫等方式來學習。可進士科不同,進士科主要是時務策五道,文章詞華的優劣來做為考試的標記。
相對來說,明經科更需要的是底蘊,考起來反而容易的多,對經書的死記硬背都足夠了。而進士科更務實,更講究文才文筆,對經書的掌握反而不那么高,那些天賦高但條件差的讀書人,往往可能在進士科大顯身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津南区|
临汾市|
寻甸|
新乡县|
凤冈县|
郸城县|
称多县|
临江市|
五华县|
宁蒗|
确山县|
灵川县|
江永县|
礼泉县|
沈阳市|
巴彦淖尔市|
神木县|
家居|
丰县|
依安县|
邢台县|
和田县|
宕昌县|
申扎县|
云龙县|
凤庆县|
潮州市|
大宁县|
大邑县|
睢宁县|
辽宁省|
宁强县|
天长市|
阜康市|
宜黄县|
汾阳市|
始兴县|
徐水县|
江永县|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