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也跟他的產業聯系十分緊密,不用再另外開辟新的科目。項目之間做好了就能夠相輔相成,僅僅是這一塊帶動的未來產值,他認為不下一萬億。 但是想要發展這塊領域,依然面對嚴重的人才稀缺! 如果是在美國,他們這方面積累到了一定高度,很容易引爆。但若選擇在國內展開,就意味著把難度調高了。 他想要這些能干的人!這些聰明的腦子,不受應試教育影響的腦袋——國內不是沒有這種人,但太少了,不夠多! 真正符合他要求的還遠遠不夠! 他想要讓實驗室繼續研究電池,根據它來延展不同的領域——車、機器、智能等等方面。需要很多人! 除了腦力活動的,還有手藝技術上的也匱乏!比如要生產制造電池,要給跑車組裝,要參與到車輛設計和創意……這些人也少! 光有實驗室可不夠,如果能像美國那樣,產業核心周圍都是各種大學,能夠及時輸送人才就成產業集群了! 要不自己也弄一所大學? 大學他周圍有很多,但跟他想要的不配套。 造車工廠現在急缺幾百名超跑手工制作師,負責安裝發動機、安裝碳纖維套件,縫制真皮方向盤……這些工作開出了月薪上萬,甚至兩三萬的程度,但符合要求的人很少很少。 學校出來的根本對手工一無所知,國內也沒有這方面的學習地點。不像歐洲,幾十年的積累一代傳一代,法拉利、勞斯萊斯的工廠里,那些技術工人都是高收入群體。 如果有自己的企業學校,專門開設專業課程,讓學生在主要文化課之余,還能兼修到高端定制的手藝!同時在高尖端領域,深度系統化培養自己的人才,就相當于給公司,定制想要的人,優秀畢業生出來后,無縫接軌公司! 這樣一來他就不愁缺人了,無論是低端還是高端都能彌補。 研究項目上也絕對不愁!他肯定會繼續拿出更多黑科技,各項領域的都有需求! 推出自己的學校,設立專門的研究室……像華為大學那種類型,但又不完全相似,而是作為一種企業和科學的孵化基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