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現場記錄-《一路絕塵》
465.現場記錄
但是在寶通寺給我最大鼓舞、最大啟示的還是玉林大師,看著大師那雖然精神但很消瘦的面頰、風吹既搖的單薄身軀,根本無法將他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聯系在一起,也無法使人相信在大師那柔弱的*臆中居然蘊藏著如此之大的能量和如此廣博的才智,可就是他教會了我無論何時何地,都得要學會面對,那同時也是活在當下的精髓。
有不少事情經過以后才能明白過來,有些經歷必須走過以后才能看**跡,有些真理只有檢驗以后才能得到證明,我后來才知道,我的人生的所有一切在踏入寶通寺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被改變了,玉林大師用他那偉大的人格和無私的精神,還有無上正等正覺的行為影響著我。很久以后,鐘玉卿告訴我:"只要看見大師的慧眼,就感覺到自己沐浴在佛光之中。"我的三哥(詳見拙著:都市系列長篇小說第一部)只用了四個字對大師進行了總結:"精彩絕倫"。
這個世上只有那個在寶通寺長大的木青蓮和居然會步她的后塵的王鳳儀敢把德高望重的玉林大師說成是爸爸和爺爺,我可是連師父這個詞都是自己硬要這樣稱呼的。我知道大師是山,一座**如云的高山;我知道大師是海,一片廣袤無邊的大海;我知道大師是菩薩,一個指點迷津的活菩薩;我知道大師是佛,一座*天立地的大佛。
很長的一段時間,玉林大師一直都把我視為那座幽靜、簡陋的小院中的一縷空氣,就是偶爾與大師面對面的相對而行,大師就像沒有看見,穿著那件因為消瘦顯得空空蕩蕩的袈裟與我擦肩而過,就是聽見我的朗朗讀書聲,大師也視若罔聞。不過我已經聽過好幾次大師的開示,使我受益匪淺。我就知道什么是大師的境界與修行,就知道什么是高僧的揮灑自如和驚人的智慧。
看著大師每一次從我身邊飄然而過,把我視為玻璃人,我依然無怨無悔,認為能夠呆在那座小院,天天目睹大師的尊容就心滿意足了。就是對弘律師兄能夠隨時隨地找大師答疑解惑而感到羨慕,師兄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在不斷的鼓勵我:"為什么不去找師父指點迷津呢?師父喜歡不恥下問呢。"
于是有一天晚上,我就鼓足了勇氣站到了玉林大師的面前。過了半晌,大師才從一本《辛棄疾詩詞全集》上抬起頭來:"弘謙有事嗎?"
我喃喃的回答:"我在讀《佛遺教經》,有些地方不清楚……"
"不是佛門弟子,為何還追根尋源?"大師在一邊喝茶一邊說:"不是喜歡唐詩宋詞嗎?還有些文筆功夫,何不爭取當個文人墨客?"
"我不喜歡現在的文人墨客,不過就是仰人鼻息、歌功頌德罷了。"我在吞吞吐吐的小聲的爭辯:"為徒的本來是決意皈依佛門的,可是……不是說到哪個山頭唱哪首歌嗎?那叫入鄉隨俗。進了寺院當然就得學佛,就只好自己開始學習……"
"好一個到哪座山頭唱哪首歌,好一個入鄉隨俗,把老衲都說的無言以對了。"玉林大師咳嗽了一聲:"也罷,誰叫小拐子就住在我的小院里呢?把要問的說出來吧。"
我就獲得了**的成功。不過當然不能和師兄相比。師兄的學習是有計劃、有系統、有步驟的層層推進,我只是答疑解惑,僅此而已。
我在寶通禪寺的時候聽過很多次玉林大師的開示,也記下了不少的現場記錄。大師講得不快,我記得很詳細,對其中的一些佛教典故和名詞進行了自己想當然的注釋和解讀,當然給弘律師兄看過,師兄改過以后拿給隆醒方丈看過,方丈認為記錄和修改的得不錯,連那個年年都會到寺里拜訪布施的鐘子然也看過,就挑了幾篇認為好的,出資印成題為《談心》的單行本廣為散發。不過我認為講得最好的還是大師的那篇《十牛圖講記》。
《十牛圖》是宋代廓庵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依圖次第很形象和十分直白的指出僧人由修行、開悟、調伏業識,終至見*,進而入世化眾的心路歷程。作為每一個修行者如果能了解整個過程的實際情況,體會《十牛圖》的真實而深刻的內涵,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和階段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不會在修行中走錯或者迷失方向。
一、 尋牛。
詩曰:忙忙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著語:從來不失,何用追尋?由背覺以成疏,在向塵而遂失。家山漸遠,歧路依差;得失熾然,是非蜂起!
大師講義:尋牛,就是起步*索,就是尋求已經失散的心牛。所謂心牛,就是真實的自己,是自己生命的本體,這一階段是立志求佛的階段。不過,實際上我們的心牛(無相的自己)從未失去。佛總是在我們的面門,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出入。僅僅就是由于缺乏正確的自覺,而與本來的自己疏遠了。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從外部原因、從他處而求,只要照顧好自己腳下就行了。
二、見跡。
詩曰:水邊林下跡偏多,芳草離披見也么?縱是深山更深處,遼天鼻孔怎藏他?著語:依經解義,閱教知蹤;明眾器為一金,體萬物為自己。正邪不辭,真偽奚分?未入斯門,權為見跡。
大師講義:見跡,就是發現了心牛的足跡。這是一個閱讀經書經典,聆聽師家教誨,理解佛教法理的階段。通過這一階段,從而知曉一切都是獨立存在的,而它們卻處于矛盾的統一之中;明白萬物的客觀與自我的主觀是息息相關的存在;理解萬法都是一個心牛的千變萬化,即一切存在都是本來的自我的變體的佛的思想。不過,在這一階段還無法弄清牛究竟是白還是黑。所以,仍處在佛門之外,只是見到了蹤跡而已。
三、見牛。
詩曰:黃鸝枝上一聲聲,日暖風和岸柳青;只此更無回避處,森森頭角畫難成。著語:從聲入得;見處逢源;六根門著著無差,動用中頭頭顯露。水中鹽味,色里膠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大師講義:見牛,就是終于看到了真正的牛。聞物之音聲、見物之形色,這一直接的感覺,引觸了遍尋不得以后的喜悅,就是身心安然統一的三昧之境,從而得以使大活現成之后的個體、有限、差別世界與整體、無限、平等的本源相遇。開眼一看,萬物全非他物;而在眼前,只見一頭心牛。這時,才確切體認"自他不二,物我合一"的至理,由此也可清楚地看到知與悟的**差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湖口县|
大连市|
上蔡县|
吉水县|
屯留县|
时尚|
蓝田县|
井冈山市|
富锦市|
喀喇|
琼结县|
环江|
诸暨市|
小金县|
昌吉市|
邹城市|
客服|
娄底市|
西青区|
清新县|
嘉峪关市|
唐海县|
庆阳市|
奉新县|
孟津县|
济南市|
武城县|
桃江县|
道孚县|
重庆市|
临高县|
册亨县|
西盟|
鹿泉市|
东乌|
马关县|
岳阳县|
平泉县|
浦江县|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