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大師講義-《一路絕塵》
466.大師講義
四、得牛。
詩曰:竭盡神通獲得渠,心強力壯卒難除;有時纔到高原上,又入煙云深處居。著語: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勝以難追,戀芳叢而不已。頑心尚勇,野*猶存;欲得純和,必加鞭撻。
大師講義:光是看到了牛,還不能使牛成為自己的東西,所以必須用手緊緊抓住。因為這頭長期在妄想的原野放逐的心牛,雖然現在終于找到了,但是牛的野*猶存,它還十分留戀那煩惱的草原,環境的影響仍然很大,稍有疏漏,心牛就又會跑走。所以有必要緊緊把住韁繩,牽著它的鼻子。古人說過:"見惑如破石可頓斷,思惑如藕絲宜漸斷。"也就是說,知*的困惑可以立刻割斷,而情意的迷惑只有十分忍耐,慢慢地才能斷除。因為見*悟道有深有淺,所以悟道后的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五、牧牛。
詩曰: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 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拘自逐人。著語:前思才起,后念相隨;由覺故以成真,在迷故而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牽,不容擬議。
大師講義:這就是成熟象征的開始。牧牛,就是要小心放牧好這頭手中牽著的牛。在悟道之后的修行中,要保持正念不起邪念,既需要得牛的修行又需要牧牛的修行,即通過得牛之后使牛與我合一,又通過牧牛使我與境合一。在日常千差萬別的環境中.我們往往才起一念即生二念??吹矫利惖幕?,就想把她摘下來養到花瓶里。雖然這種見到類物即起美化她的念頭并非壞事,然而這隨之而生的第二念往往會引發迷惑之心。為此,當一念已起時,能如"紅泥爐上一點雪"那樣,隨即應該返回正念、抱持正念即可。這樣的話,就會如古人說的"后念即生,前念自滅",始終保持一個正念。
六、騎牛歸家。
詩曰: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著語:干戈已罷,得失還無。唱樵子之村歌,吹兒童之野曲。橫身牛上,目視云霄;呼喚不回,牢籠不住。
大師講義:騎牛回家就意味著牛(真實的自己)與人(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干戈已息,到了無所謂得牛失牛的階段。從發奮求道(尋牛)、諳習法理(見跡)、實踐修行而見*入理(見牛)、徹底悟入以致見*悟道(得牛)、到努力在動中保持滅念(牧牛),已經費了一番辛苦,現在**干戈已罷、人牛一體的境界了?,F在不再需要繩鞭了。騎在牛背上,悠然吹起手中的短笛,奏一支山歌俚曲,那是何等逍遙,自有牛兒載著你回家。這是一種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然安詳的境地。見*已不再是難事,然而要把所見所悟變成己身之物卻并非易事。比起徹悟,悟后的修行就難得多了。
七、忘牛存人。
詩曰: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著語:法無二法,牛且為宗。喻蹄兔之異名,顯筌魚之差別。如金出礦,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大師講義:忘牛存人就已經**到度化傳人的階段。牛(真實的自己)與人(現實的自己)并不是自我存在的兩面,而是一體,牛只是作為一種理念的象征物而已??嗫嗟厍髮?,到得頭來,發現原來追尋到的目標就是剛剛仍在尋求的自身。這是一個回到本來的家,連牛都給忘掉的階段。套馬時套馬桿很重要;捕魚時漁網同樣不可缺少,可是一旦捕捉到手了,工具就不再有用了。這也如乘船過河,到了對岸后,那艘渡船就無用了。在那幅"忘牛存人"的圖中,也只見一位唯我獨尊的人,在家中高枕無憂,牛的蹤跡再也找不見了。
八、人牛俱忘。
詩曰:鞭索人牛盡屬空,碧天遼闊信難通。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著語:見情*落,圣意皆空。有佛處不用激游,無佛處急須走過。兩頭不著,千眼難窺;百鳥銜花,一場懡鑼!
大師講義:人牛俱忘就意味著迷妄之心已經*落,了悟之心亦無蹤跡,這才是真正的空境。從尋牛到忘牛存人.雖然完成了參透生死的修行,在這之上就更進一層,即不以悟為圣才是佛的真正特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佛之上"的境界。那個一個半世紀以前的牛頭和尚在未見道信大師之前,修行之妙令百鳥銜花前來獻奉;見到道信識得祖師后,百鳥卻不銜花贊嘆了。開始他心懷圣意對百鳥之意感激不盡,在道信大師啟示之后,他才識得一切皆空,他就不再把百鳥之意掛在心上了。趙州和尚有一句妙語道:"有佛處不用住,無佛處急走過。"道的便是這種空境。
九、返本還源。
詩曰:返本還源已費功,爭如直下若盲聾?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ㄗ约t。著語:本來清凈,不受一塵;觀有相之榮枯,處無為之凝寂。不同幻化,豈假修治?水綠山青,坐觀成敗。
大師講義:返本還源,就是**"真空無相"的境地。這樣的詮釋,人們容易把佛教誤解為一種不求實際的虛無主義。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正如柳自然綠、花自然紅,"真空無相"本來就是"真空妙有",它本來就有無窮的功用。佛法高妙的人,看起來跟不知佛、不懂法的凡人一樣,也就是"悟了同未悟"。因為本體就是本來清凈,不染一塵的。修佛之人在本質上當然不同于混璞未分的凡人。水綠山青,都是本來清凈的真實存在,沒有任何的造作;身居世間萬物的榮枯流轉之中,而能超然物外,冷眼觀之,便不會流于世俗,居無為中而有為,這就是做成自己自身的真正的主人!
十、入廛垂手。
詩曰:露*跣足入廛來,抹上涂灰笑滿腮。不用神仙真秘訣,直教枯木放花開。著語:柴門獨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風光,負前賢之途轍。提瓢入市,策杖還家;酒肆魚行,化令成佛!
大師講義:入廛垂手。就是**市街上的酒屋魚肆、勾欄瓦舍中去謙遜地為眾生說法,使他們趨向于善,成就佛道。這才是真正的作為,即"真空妙有"。佛教的真正偉大意義也就體現于此,它的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和深刻的現實意義也完全體現在這里。整體上來看,《十牛圖》的八、九、十幅圖體現了真正的人的事體、實相和作用。本*即空、實相即一切真實,作用即不僅利己而且要利人。利人是僧人孜孜以求的**目標。一切的學問、修行都要為人,主要是為他人著想,為整個人類謀求更自由、更純善、更有創造力的生活。這就是佛教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詩人和書畫家善取柳、竹、鳥、馬、月、石、山水,乃至黃昏、夢境為意象,將其擬人化、象征化,對應自己的人格情趣。譬如李白筆下的月、陸游詩中的梅、鄭板橋筆下的竹、佛教里的蓮華等等。而《十牛圖》用象征的手法寫調心開悟,沒有抽象的理論,卻是一幅幅鮮明可感的藝術形象,通過意象的組合、變換,將調心、開悟的過程寫得生動凝練,寓意奇深。在佛教史上,形成了一種影響深遠的牧牛文化。
所以,我們既然出家為僧,就應該一心向佛,在緊閉的柴門里修行千日,或者面壁十年,睡硬*、吃冷飯、悟佛法。等到修行圓滿后,就步入廣大的塵世中,到一切眾生集聚的地方,去講經論道,把生命的真理告訴眾人,把佛家的自由、創造、求善播撒到廣大的世界中去,讓枯木開花,讓整個的世界充滿歡樂和笑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乐安县|
集贤县|
安陆市|
延吉市|
温宿县|
太湖县|
万盛区|
定襄县|
会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五河县|
开平市|
新宾|
海林市|
于都县|
康定县|
雷波县|
呈贡县|
新营市|
扶余县|
依安县|
望谟县|
日喀则市|
视频|
和政县|
仲巴县|
琼结县|
河池市|
梓潼县|
平潭县|
南丰县|
策勒县|
正阳县|
涡阳县|
丹东市|
玉龙|
大庆市|
民和|
五家渠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