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天之后,臘月二十九,也是年前最后一天上班。 上午九點,一群處級以上干部,就提前做好了準備,參加了副主任主持的總結會議。 會務過程涉及太多國家機密,就此略過。 到了中午12點半,副主任宣布散會,食堂也安排了豐盛的散伙飯,連酒水都放開了供應——也沒必要再特地找“小食堂”了,外資委這種實權機關,又是掌握經濟運作的,大食堂就已經應有盡有了。 不過,飯前副主任交代了幾句,留了一個局級干部,還有幾個處級,讓他們一起吃個飯,飯后再聊聊。這些人都是年后就要長時間出國出差的,說是提前了解一下他們對于總結議題的看法。 其他同僚只能羨慕嫉妒一下,然后自己三五成群去組隊吃飯拉交情。 哦,說句題外話,那個“一個局級干部”描述不太準確,因為那人其實就是包處長而已—— 上面內部信號已經下來了,包處長從當初一機部調到外資委時,就是副廳級待遇,只不過外資委高配,所以副廳也只是干正處的活兒。因為在外資委表現好滿打滿算干了兩年、屬下又有顧驁這樣能干的人能屢立奇功,所以包處長也跟著積攢了不少漂亮的資歷。 如今,他剛剛被組織提拔了半級待遇,成了正廳級、過完年之后的三個月,他會在機科辦做副職。等外資委撤并后,機科辦會改名為電科局,一起劃到電子工業部旗下,而包處長也就會搖身一變變成包局長。 兩年升一級(從副廳到正廳),在仕途上也算是比較讓人羨慕的進步速度了。 中國從來不缺能當官的人才,在很多活兒大家都干得好的前提下,領導當然也喜歡用自己用順了手、知根知底的下屬。 相比于包處長,秦國綱雖然也是要跟去電子工業部的,但他畢竟一來這兩年的立功表現不如包處長。同時他當年是從兵器工業部外事局來的,不是一機部外事局來的,所以在副主任那兒就不算最最嫡系。到了電子工業部后只算副廳,也算是不錯的升遷速度了。 雖然回溯三四年,到國家剛剛開放的初年時,當時包處長和秦國綱的級別、資歷是差不多的。 這就是跟著領導大腿轉戰兩次和轉戰一次的區別。 跟著領導簡單吃了點樸素的食物,一群人按部就班地匯報了自己對未來配合電子工業部外事工作的想法構思,聊到大約下午兩點之后,其他大多數被約談者,都紛紛被送走了。 不出顧驁此前所料,今天的討論重點,就是為未來的“來料加工免稅政策”找方向。而其他人的匯報心得都不是很貼近這個最重要的核心——或許他們也知道這是核心,但平時不關注這塊,要不就是知識結構老化,對這個細分方向不專業,說不出所以然來,不如藏拙。 所以,副主任捋了一遍下屬們的發言后,集中留下了包處長、秦國綱和顧驁三個人,讓他們互相“頭腦風暴”。 因為這三個人的觀點,代表了三條務實的關稅減免操作方向。 簡述一下剛才會上的三方觀點: 包處長的意思,是搞特定產品的出口退稅。同時這個退稅名單上的內容,國家可以實時宏觀調控,以精確定向把控所要扶持的產業。 秦國綱的意思,是直接建議國家在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主要是指目前的深市特區經驗、被偉人認為是值得進一步推廣的時候),再劃一塊足夠大的地方,最好是一個與外界來往交通比較容易管理的島嶼(減少國內的省際‘偷度’風險),然后在這塊地皮上放開了搞特定品類的免稅。 大致來說,前兩者一個是在時間上提供管控,另一個是在地域上進行管控。前者響應慢,后者有地理局限性。 而顧驁的思路,則是后世經典保稅區的思路。(具體暫不贅述水字騙錢,反正什么是保稅制百度一下都能查到,給大家省點訂閱錢。)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