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明末之虎》


    第(1/3)頁

    李嘯迅速閱畢臺灣拓殖集團團長丁估的來信,臉上不覺滿是思索之色。

    丁佑在信中,簡介了拓殖集團,自今年五月十五日,啟程前往臺灣的經過。

    他在信中告訴李嘯,因為鄭軍的返回船只,是逆南風而行,全體拓殖人員在海上行駛了近一個月后,才終于到達臺灣。

    到達臺灣后,李定國迅速帶領臺灣派遣軍,接收了原先鄭軍駐防的各崗樓與軍堡。丁佑與拓殖團副團長馬華興,以及一眾文官,則接替了原先的鄭軍辦事衙門,開始正式按李嘯設定的計劃,也和赤鳳衛(wèi)一樣,組建了民政司,農牧司,錢糧司,商業(yè)司,監(jiān)撫司,安全司等部門,開始正式運作。

    丁佑告訴李嘯,由于長期的海上乘船顛簸,以及初到臺灣不服水土之故,2萬余名移民中,約有七百多名老弱,或在途中,或在初到臺灣之時不幸去世。剩余的近2萬人,方順利在臺灣落腳安頓。

    因為人數(shù)尚少,丁佑把他們全部集中在官府所在的大肚地區(qū)附近,與原先就有的殘余5千福建移民雜居混處。

    他希望,以這種雜居混處并互相通婚的方式,盡可能降低宗族勢力的形成規(guī)模,使得基層組織管理起來更加方便。

    丁佑在信中,以一種喜悅的語氣,向李嘯匯報道,現(xiàn)在那近2萬的移民中,約有五千多戶,已按每戶授荒地五畝的規(guī)格加以分派,到現(xiàn)在為止,已初步開墾2萬二千多畝荒地,加上福建移民的1千余畝稻田,共開墾了約二萬三千余畝的稻田出來。這樣的話,到晚稻收割時,以每畝二斗的標準,可收取稅糧近5千石。

    當然,這個數(shù)量,還是太少,丁佑在信中說道,據(jù)他在所接收的大肚,二林,南社三地探查,僅這三處,初步估算,尚有可開墾的荒地就有100多萬畝,故他希望,李嘯可以再派更多的流民過來,進一步加快拓荒的進度。

    看完了丁佑來信,李嘯在沉吟了一陣后,便迅速地做出了決定。

    現(xiàn)在,因為清韃子這次入關燒殺擄掠,宣府北路與東路,以及順天府諸地,都有大量的流民產生,故李嘯可以基本不用費力就可招收到大批的流民。

    于是,李嘯給陳子龍與許秀清二人下令,著他們在看看一個月的時間內,從這些地區(qū)至少招到20余萬的流民,全部運往臺灣拓殖開發(fā)。

    如果有這20多萬移民,近5萬戶家庭過去,李嘯相信,這些流民至少可以新開墾出25多萬畝稻田出來。這樣的話,等到到次年后,以每畝五斗的稅糧征收,可是25萬石糧食的固定稅糧。

    這還只是李嘯暫定的計策,李嘯打算,等臺灣的稻田產量,達到永歷年間鄭成功開拓臺灣時,那種畝產近3石的產量時,便以每畝八斗稅糧,以每年收兩次的標準,加以征稅,自此永為定例。這樣的話,加上現(xiàn)有的二萬多畝已開墾的稻田,近28萬畝稻田中,可產出44多萬的稅糧了。

    而現(xiàn)在李嘯軍中,單縣、赤鳳衛(wèi)、以及海洋島等地加起來,共有耕地158萬畝,以每畝二斗的數(shù)量計算,共有63萬石的稅糧。

    這樣的話,每年總共有100多萬的稅糧,以一名正常成年人一年需3.5石米糧的量來算(考慮到浪費與損耗),足以供應近30萬人的生活用度。

    而現(xiàn)在而需要李嘯提供糧食的各營軍兵,工廠工人與政府人員,以及各類勞改俘虜、建筑勞工之類,可按總數(shù)16萬人計,現(xiàn)有的糧食供應,已是完全的綽綽有余。另外還可看出,哪怕就是維持現(xiàn)有的糧食供應狀態(tài)下,也足以支持李嘯的下一步擴軍計劃了。

    錢糧在手,天下我有。若有充足錢糧,李嘯的雄心,將會再不受制約。

    二人聽了李嘯這壯闊的移民計劃,皆是心喜非常,二人大聲應諾,向李嘯保證會順利完成這項任務。

    陳子龍更是笑道:“李大人,能給這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流民,謀得一條活路,這消息一傳出,怕是不知有多少流民想來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莱州市| 怀安县| 库伦旗| 和顺县| 阿合奇县| 扶绥县| 义马市| 怀来县| 临高县| 阿拉善右旗| 囊谦县| 交口县| 漾濞| 道孚县| 蚌埠市| 肇庆市| 太谷县| 朝阳县| 怀远县| 常山县| 永城市| 烟台市| 繁昌县| 兴城市| 三河市| 乌兰察布市| 绩溪县| 甘洛县| 吐鲁番市| 健康| 布尔津县| 习水县| 东明县| 象州县| 苏尼特右旗| 贡山| 会理县| 灵璧县| 灌南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