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明末之虎》
第(2/3)頁
招攬流民之事定下來后,李嘯立刻給鄭芝龍飛鴿傳書,希望他遵從上次所定的協議,再派最少5百艘船只過來,把李嘯新招收的20余萬流民們,再度運往臺灣。
五天后,鄭芝龍收到了李嘯來信,不由得為李嘯移民的大手筆大大震驚。在感慨一番后,上次已嘗到甜頭鄭芝龍,十分爽快地給李嘯回信,說已立刻命令鄭彩鄭聯兄弟二人,帶大小船只六百艘,即刻北上赤鳳衛,運送流民與物資,兼采購商貨。
而在得知鄭彩等人又要率隊北返赤鳳衛的消息后,這拔臺灣的移民中,有不少在山東等地還有親眷之移民,紛紛或是寫信,或是求帶口信,向北方的親人通報近況或簡單地報個平安。還有不少人,央求著鄭彩的船隊,再給山東的親人們,帶上些臺灣的土特產作為禮品。
經臺灣拓殖團長丁佑與鄭彩等人溝通,鄭彩最終同意,幫這些移民們,帶回這些信件與禮品,只不過,考慮到船只載重與搬運不便,鄭彩要求,只能運送小件禮品。
在得到了北上的鄭軍船只,可以帶信件與小件禮品的消息后,臺灣派遣軍監撫司中,負責騎兵二隊的監撫文官趙文采,十分高興。
當天返回軍營中自已那間的竹木房后,趙文采立刻點起油燈,鋪開信紙,向在山東赤鳳衛的自家哥哥趙文煥寫信。
趙文煥趙文采兩兄弟,原先皆是黃縣的童生,因當日孔有德在山東興兵作亂,全家被殺,僅剩兩兄弟潛入山中,得以逃命。
后來,兩兄弟皆被招入李嘯軍中做事,哥哥趙文煥原為赤鳳堡民政司辦事文員,后來,在李嘯兼并了招遠與黃縣兩地后,哥哥趙文煥,被委任為招遠區安遠鄉民政分所副所長。
而趙文采,則一直在軍中監撫司擔任監撫文官,在今年五月時,其所在飛鷂子騎兵隊,被選入臺灣派遣軍中,趙文采自然也隨軍前往臺灣。
從當日渡海出發,到現在臺灣安心定居,趙文采內心感慨頗多。在跳躍閃爍的油燈下,他沷墨揮毫,很快就洋洋灑灑地寫了好幾張紙。
為了便于讀者觀看,現在將趙文采這封信的內容,以半白話文形式,展示如下。
尊兄在上,愚弟頓首,愿全家安好。
自今年五月,愚弟從赤鳳衛龍口港,渡海來臺,自今已有近四月矣,愚弟在臺一切安好,望尊兄勿念。
愚弟自五月十五日啟程,在海上航行近一月,終順利到達澎湖,隨后再乘船轉進到臺灣中部大肚之地上岸。
因乘船者,皆是北人,不慣船舶,暈船者甚眾,愚弟亦不適應,連日嘔吐,米食難進,數日后方漸適應海上風波。然我等年輕力壯者,尚可撐住,其一眾移民中,老弱者則更辛苦不堪矣。自離山東后,不時有老弱暈船生病而死,因天氣炎熱,為防瘟疾發作,故尸首不得保留,皆拋入海中作罷。余觀其家屬怮悲之狀,扶舷號泣,亦是可憐。
到臺灣后,我臺灣派遣軍,遂與駐守之鄭軍交接,接收其軍營崗樓。愚弟所在的飛鷂子騎兵二隊,先駐大肚沿海邊,后被調防到近山地區,以防當地山野之土著。
尊兄,這臺灣之地,風景氣候卻與山東卓然不同。其地濕熱非常,巨木茂草從雜,越距山中土著近處,越多有瘴氣蠻煙,每天海風蕭然,常有暴雨突來,我等北人,一時實難適應這般溽熱潮濕之天氣。愚弟僥幸,尚未得病。然多有生疾者,或中暑,或發燒,或拉痢,且多有不服水土之老弱移民去世,實實令人傷感。
不過,孔子日,既來之,則安之。這臺灣既已為李大人之土地,我等自是守土有責。卻也不得不與那一眾福建移民一般,居于隨船前來的工匠們,用竹木搭成之小屋內,尚得聊解暑熱,以為存身。
后來,幸得隨軍而來之醫士,每日煮藥派發,方使得大部移民,疾病漸消,并日漸習慣臺灣之環境。
隨后,臺灣拓殖團長丁大人,開始給每戶移民分授田土,一戶實授五畝荒地,自行開墾耕種。就連那原先之五千福建移民,若有不足數者,亦配予五畝之地,以供其墾荒翻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徐州市|
青神县|
昭觉县|
定州市|
绍兴市|
安远县|
天等县|
浦城县|
通榆县|
阳朔县|
绥阳县|
基隆市|
阳西县|
克东县|
娄烦县|
筠连县|
元氏县|
崇州市|
土默特右旗|
潞城市|
安阳市|
台南县|
宜兴市|
湘乡市|
民乐县|
绥江县|
新和县|
南安市|
隆昌县|
浪卡子县|
曲麻莱县|
彰化市|
玛沁县|
任丘市|
马公市|
宣威市|
墨脱县|
思南县|
凤凰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