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藍星1869年6月,南非造船廠內。 在港口的船塢中,一支龐大的鐵甲艦隊正在逐漸成形。這支艦隊由一艘艘華夏護衛艦構成,每一艘艦都是技術與實力的結晶。 工人們忙碌地穿梭在船塢中,巨大的鐵板被吊裝到艦體上,然后經過焊接和修整。船塢內響起了切割機的嗡嗡聲、敲打鐵錘的聲音,無數工匠為艦隊的建造奮斗著。 這些華夏護衛艦擁有厚重堅固的裝甲,配備了強大的火炮系統。它們的艦身高聳入云,如同巨獸出現在海面上。 這支龐大的鐵甲艦隊將成為國家的海上利器,保護著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艘艘護衛艦逐漸下水,水花飛濺,掀起了無盡的漣漪。每一艘艦的下水儀式都備受矚目。 當最后一艘鐵甲艦下水時,整個城市掀起了一場慶祝盛典。煙花絢麗綻放,歡呼聲、喝彩聲和鑼鼓聲充斥著整個港口。 “藍鯨”二號(配置和藍鯨一致)也從建造完成,從南海駛至南非與各鐵甲艦匯合,跟來的還有近百艘“蛟龍”號。 排水量接近10萬噸的大西洋艦隊自此組建完畢,基地就設立在南非,華夏海軍艦隊的總排水量已經達到了40萬噸。 大西洋已經是列強能夠控制的唯一一個大洋,在這里定會有一場大戰。 撒哈拉洲自此擁有了強大的海上防御能力,西方列強想再來這里侵略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藍星1869年9月,自從“華夏之心”的問世,改變了很多產業,在華夏鋼鐵集團的一個工廠里,一位名叫李董的工程師正沉浸在他的實驗中。 這位年輕而富有創造力的工程師一直夢想著能夠發明一種能夠代替馬車的交通工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