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火有變,小滿和二瑞沒有再去挖兔子洞,他們又開始挖葛根。 江枝則跟小滿爺在梯田將最上方那塊地改成長形水渠,方便以后梯田的灌溉。 論種田,江枝肯定比不上干了一輩子農活的人。 哪怕原身是干活的好手,也比不過小滿爺經驗豐富。 比如說她砌的梯田只能做旱地,不能蓄水。 梯田雖好,但土層淺,再沒有水源就是一個很致命的缺陷。 沒有水,以后的糧食作物還得提水來灌,那可就是重活了。 小滿爺是干活的老手,自是有辦法。 他先把最高處的梯田用大石頭在外圍砌起一圈田坎,然后在石縫中塞入濕黃泥。 每一層黃泥都用鋤頭敲緊,一層層泥土都要敲過,最后整條田坎都被砸成一尺多寬,厚厚實實的一堵墻,就這樣在斜坡上筑起一條水渠。 再從上方山坡挖出幾條環山排水溝,等到下雨時,坡上雨水就能從排水溝引到渠里蓄起來。 自己這邊馬上就有旱澇保收的良田,江枝問小滿爺是否也要開荒種地,趁著春雨還沒下,趕緊修梯田。 其實山上能修田的平地很少,江枝開出來的梯田到現在也不到一畝,要靠這點地種糧食顯然不夠吃。 小滿爺不想建梯田。 家里勞力不夠,建田成本太高,能干農活的人除了自己勉強能做,就只有十五歲的小滿。 靠田里收成不夠,他準備直接在旁邊燒過的荒坡上播種。 火是掠奪生命的兇手,也是生命之源。 刀耕火種雖然過于原始產量低,但面積大,廣種薄收也是法子。 除去糧食,小滿爺還要在各處石縫里多種豆子瓜菜。 瓜果蔬菜也是半年糧,再加上能在山里找些填肚子的吃食,他感覺能活下去。 小滿爺的想法是非常符合實際,也有道理。 因地制宜,山火燒過的山坡的確土壤肥沃,至少這一年能有好收成。 “ 刀耕火種”概念最早出自《 舊唐書,嚴震傳》“三月,德宗至梁州。山南地貧,糧食難給,宰相議請幸成都府。……群議乃至,梁,漢刀耕火種,民以采稆為事,雖節察十五郡,而賦額不敵中原三數縣。” 稆,就是野生稻的意思,曾經的川南以野生植物為食,蜀地饑民頻頻暴動就不奇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