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良國擔心的是國軍找到別的地方強行炸開堤壩,又或者動用別的什么手段,給溫三增加壓力。長期守在這黃河邊上,也確實是個問題,很容易出事。 溫三也明白這個道理,別看國府沒有跟他們動手,實際上卻是把他恨得牙癢癢的。若是真要使用點什么手段,溫三和他的部隊還真不敢說是高枕無憂。 鑒于這種可能存在的危機,溫三也在考慮如何化解這次的危機。強行阻攔的效果并不是有多好,反而容易讓雙方撕破臉皮。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這個計劃直接公布出去,也許會造成黃河沿岸老百姓的恐慌,自然也會驚動正在沿平漢線快速南下的鬼子部隊。看起來確實是有利有弊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鬼子得知這個消息,立馬就會有所防備。很可能會快速調整自己的進軍路線,以防止被洪水淹沒。也有可能會加快行軍速度,直副伍漢。 不論是哪一種結果,對于國軍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不但會增加國府抗戰的難度,也會增加國軍抗戰的壓力。現在這種情況下,國府面臨的情況是內憂外患,成了一團亂麻。 如果溫三把這個作戰計劃公諸于眾的話,給他們的造成的困難會更加的嚴重,并且還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機。 除非溫三自己把負面的東西自己扛下來,才會一定程度減輕國府的壓力。不過如此一來,溫三少不得又要背負大把的罵名。指不定就會有好多公知名嘴指名道姓大罵他不仁不義,軍閥作派。 溫三跟林良國等高層指揮官討論了很久,好些人都不同意溫三把責任攬到自己的頭上。畢竟他們是為了老百姓的安危,才強行占領此地,為的就是不讓大量的老百姓家破人亡,生靈涂炭。 “背負一些罵名其實也沒什么,反正終究有一天,老百姓會明白歷史的真相。不過我這些罵名也不得白背,要換一些東西回來才劃算。”溫三有自己的想法。 關于伍漢會戰的情況,大概的走向和最終的結果,溫三都是知道的。這一場會戰將會由薛長官主導,吸取了大把跟鬼子作戰的經驗和教訓,國軍打得聰明了許多。 小鬼子在伍漢戰場并沒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包括之后的常沙會戰,小鬼子都受到了重創。 也就是說,這兩城大型會戰,溫三的部隊不參與,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