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金屬表面能看到雕琢痕跡,隱約可見葉片的脈絡與紋路。 再下面就是筆直的圓柱體,尖端略微稍細。 看樣式似乎是個發簪! 葉知秋迫切的想要知道這件發簪的材質與年份,便毫不猶豫的運起了透視之眼。 眸子中亮出一道紅色毫芒,下一秒簪子表面的黑色銹跡便漸漸剝落開來。 僅僅幾秒鐘,簪子便露出了本來的模樣。 一枚做工精細,散發著明亮金屬光澤的銀簪! 簪子表面還鐫刻著一行繁體小詩,“常伴青絲發,白首不相離。” 銀簪直徑不到兩厘米,上面的文字幾乎細如發絲。 在數百年的時光璀璨下,那行情詩被銹蝕掩蓋的嚴嚴實實,若非用透視眼查看,根本無法察覺! 除此之外,葉知秋還得到了另一個重要的訊息。 簪子整體并不完全光滑,雕刻走線有著明顯的人工制作痕跡,尤其是簪子頂上的銀色珠子,能看到明顯的制作紋理。 與現代的首飾制作方法有著明顯的差別。 這說明,從河床下挖出來的銀飾最少也有著幾十上百年的歷史。 極有可能是張獻忠沉銀寶藏之一! 若是能讓他上岸之后仔細再看看,說不定能找到更多的細節。 不過有了發現,葉知秋的心態也平穩了許多,他把銀簪放進背包里,繼續未完成的工作。 下意識抬頭看了眼不遠處的楊小波,卻見后者正躺在河床下,拼命掙扎著! 宛若癲狂的狀態,與那位看到鬼影而發瘋的潛水員,幾乎一模一樣! 他只覺得頭皮一陣發麻,連忙扔下手里的探測器,拼命朝對方趕去。 只是身上的配重塊太沉,他根本游不起來! 尤其看到楊小波一個人躺在地上,雙手揮舞胡亂抓著什么,顯然已經失去了神智! 葉知秋把心一橫,干脆扔掉兩塊配重塊,踩著腳蹼朝對方所在的水域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