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席間響起細微的騷亂聲,眾人我看看你你看看他,都不敢再冒這個頭。 前面兩個,一個將目標定在岷江上游,準備安排無人機觀察地形。 一個認為錦江上游為藏寶地點,卻碰了一鼻子灰。 這著實讓不少學者感覺壓力山大,不敢開口。 “既然時間還有富裕,那便由我來講述一下想法吧。” 第二排中間,一名穿著駝色翻領外套的老者站起身。 老人家看上去六十出頭,臉上皺紋并不算多,一頭短發卻已經變得雪白。 他走上臺,將寫字板上的內容全部擦掉,隨即畫出了三條大型河流的樣子。 分別是錦江、岷江與青衣江。 線條簡單,卻也能讓人輕易辨認出來。 “高局長,我覺得直接定位沉銀處難度太大,可以從地理因素作為考量。” “三百多年間眉山市的其他河流,并未傳出發現張獻忠寶藏的傳聞,足以證明沉銀地點就在這三條河流中。” 老者聲音平和有力,似乎做過不少年的教師,說話娓娓道來,頗有種在上課的感覺。 “咱們把時間撥回到378年前,當時張獻忠部隊迫于壓力乘坐船只退往成都,結果半路被明末將領楊展伏擊,喪失千船輜重,丟盔棄甲敗退成都。” “而眉山市前往成都的河流,一共只有三條,分別為金馬河、錦江與岷江,而這兩條河流都與岷江存在接洽,所以我認為青衣江可以直接排除在外。” 老者在寫字板上寫寫畫畫,將河流大致走向全都標注了出來。 對于他直接把青衣江排除在外的猜測,眾人都都抱著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張獻忠的藏銀與沉銀可以并列存在,而藏銀的地點可能是青衣江。 有人則覺得,青衣江發現大西王銀錠只是巧合,或者有人故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