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衣江只能作為藏銀地點來猜測,本次考古行動已經能將這條河流摒棄在外。
葉知秋同樣聽的津津有味,他的猜想與老者不謀而合,但卻又有些不同之處。
金馬河雖然是岷江的分支,同樣通往重慶,但流經重慶的區域基本在郊區附近。
放在幾百年前,重慶版圖尚未開發的如此巨大,哪些區域還只是個鳥不拉屎的野外。
張獻忠不可能乘船前往金馬河,所以地點只能在錦江這一條路。
不過兩條河的面積同樣巨大,必須找到其他線索,細分區域。
想著想著,葉知秋腦海中不知不覺浮現出嚴老的模樣。
如果后者能親自來一趟,應該可以給他提供更多的線索與想法。
“石老師,可眉山市到成都的兩條河流長度加起來接近兩百公里,想要找到真正的沉銀處,同樣很困難啊。”
一位帶著眼鏡看著四十歲左右的學者開口詢問道。
被稱作石老師的老者點點頭,不慌不忙道:“事實的確如此,前往成都市的河流長度足有一百五十公里以上,我們必須找到其他線索縮短區域。”
他拿起筆,在簡略地圖一角,寫下“航道”兩個字。
葉知秋看到寫字板上的內容,眼前頓時一亮。
“對啊!航道就是個很好的額外信息!”
他心中略有些激動,經過臺上老者明示,他才想起還有個盲區未曾察覺。
“明代軍用船只多為大型戰船,運送輜重的貨船多為艄船,這些船只都需要一定的水深才可航行。”
“而楊展提前埋伏的區域,必定周圍林木茂盛,不容易被提前發現,所以我認為可以派遣無人機在岷江、錦江兩河流域,尋找符合要求的地點,再一一進行勘探! ”
老者說完,將筆輕輕放下,“高局長,請您批準我的請求。”
他話音落下,眾人才反應過來,沒想到石老師竟如此心細,想到了用航道與隱蔽的伏擊地點作為搜索位置的第二條件。
這樣一來,兩條河流符合要求的區域就減少了一大半。
相當于少走了許多彎路。
“石老師不愧是華夏考古學會的常務理事,看待問題的深度跟我們就是不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