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下,劉文山終于恍然大悟,之前看葉知秋頻繁叫價,不惜把價格抬到一千萬。 還以為他對明代的磁州窯情有獨鐘才這樣。 現在想,他還是對葉知秋了解的不夠透徹。 以葉小友的性子,絕對不會輕易吃虧! 能出高價,其中必然有更深層的道理。 只是,連拍賣行的鑒定師都看走了眼,葉小友卻在幾分鐘內,推斷出梅瓶的實際年代為北宋時期。 這般手段,堪稱是藝高人膽大。 若是換做尋常鑒定師,必然不敢在還沒摸到古董前,迅速做出判斷! 磁州窯鐵銹花梅瓶已經競拍完畢,下一件拍品迅速被推了上來。 葉知秋已經撿漏兩次,現在也不著急。 就安靜的看著拍賣師一個個介紹。 偶爾在碰到感興趣的拍品時,才會舉牌出手。 可一旦價格超過古董的本身,沒什么賺頭,葉知秋就會變得興致缺缺。 直到下一次的出手機會。 漸漸,臺上拍品的起拍價格已經來到八百萬上下。 一件名為遼代雞冠壺的拍品,再次吸引了葉知秋的目光。 身穿晚禮服的美女,帶著古董款款走上臺。 燈光聚攏,名為遼代綠釉雞冠壺的古董,赫然出現在所有人的視線中。 燈光下的雞冠壺,為扁體、短直管狀口,上有蓋,旁有雙孔系,器型呈凹字形,線條流暢,呈現出典型的遼代陶瓷風格。 壺身覆蓋著濃郁深邃的綠釉,釉色均勻光潤,表面還帶著一層薄薄的土沁。 不過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壺頂雙孔處,兩只栩栩如生的猴子。 一只似仰頭看天,另一只則低頭弄姿,表情生動,活靈活現。 “此拍品為遼代雞冠壺,壺身上部呈扁圓形,如同豐滿雞冠,因此而得名,下部逐漸收窄直至底足,扁壺設計便于騎馬時攜帶,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體現。” “相比于普品雞冠壺,本器有獨特的雙猴攀戲設計,工藝嫻熟流暢,給人以華貴典雅之感,起拍價為八百萬,每次加價不低于三十萬!” 拍賣臺上,黃詩韻簡短介紹了一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