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人有賞。”吳老爺樂呵呵地給大家散著紅包,他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 “夫人,你受苦了!”吳老爺來到房間,看著身體虛弱的妻子,他拉著手夫人的手動情地說。 “老爺,給孩子取個名吧。” “夫人,我早想好了。大名承恩,字汝忠,我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好好,承恩,我的承恩,你一定要記得你爹的教誨,飽讀詩書。”吳夫人對著孩子說…… 他們正說著,突然家丁來報:“老爺,老爺,縣令大人來了!” “快快有請。” 明正德元年(1506),吳承恩出生在淮安河下古鎮打銅巷。河下鎮北邊是淮河,南邊則是運河,河下處在兩河之間,是一個自然條件絕佳的商埠,各地商人來淮安大都聚居在這里。吳承恩的家西邊是打銅巷,東邊是釘鐵巷、粉章巷,北邊是估衣街。 卻說淮安府山陽縣縣太爺直奔西邊河下古鎮,看那一股紫氣騰云駕霧直奔東去。他順著這紫氣追至吳府門前,卻發現在吳府上空消失了。 縣太爺詫異了,莫不是文曲星就出在吳府不成?就在他疑疑惑惑的時候,吳家卻傳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縣太爺更好奇了。 吳老爺滿臉堆笑地出門迎接:“縣太爺大駕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啊!” “吳府今日是不是添丁進口了?”縣太爺追問。 “呀,縣太爺真是料事如神啊,正是正是,吳家剛剛喜得一子。” “噢,這么巧?”縣太爺點了點頭又說,“文曲星下凡,真是文曲星下凡了呀。” “什么文曲星,大人你開玩笑呢吧?”吳老爺受寵若驚道。 “公子大名?”縣太爺又問 “吳承恩。”吳老爺具實相告。 “承恩,好!皇恩浩蕩,承恩,這個名字取得好。” 縣太爺不再寒暄,他起身走出了吳宅,全然不顧吳銳老爺的盛情挽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