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左佑佑誠懇地說:“這事不歸華夏書林管,但我可以托人幫你打招呼。應該會有補償。” 陳硯兮嘆了一口氣,用叉子卷意大利面,心里有無限感慨,但又清楚,文化的歸屬是政治問題,不可動搖。 她點頭,道:“國家總是高于個人的。” 左佑佑知道她在想什么,也知道,她們彼此都屬于國家的文化單位,站位自然不同。 有國才有家。 兩個人對視一眼,左佑佑點了點頭,默默喝了幾口水。 一頓飯吃得心思重重。飯后,左佑佑跑了一趟排版公司,把令人頭痛的日記交給排版員方方。 方方抿嘴笑:“左編輯,您現在有項目經費了?” 左佑佑赧然,原來自己那點遮遮掩掩的小動作,人家排版員早就看出來了。 左佑佑忐忑道:“有了,我手上有本書賣得不錯,領導特意給我批了一些利潤出來,靈活使用。” 經費移花接木大法。 方方對此接受良好,左佑佑福至心靈,突然猜到:“是不是別人也這么操作?” 在左佑佑一再追問下,方方隱晦地給左佑佑指了指身邊的紙稿。 目之所及,全是成功學勵志學厚黑學商業傳記和雞湯。 這些是市場上賣得最好的書。 堪稱成功的《掌故逸聞》的印量為5萬冊,在經費自籌的非經典古籍項目中已經極為罕見了。但這5萬冊,不過是這類書的起印量。 換言之,人家隨隨便便就能賣出去這些,相對于精工細磨的古籍項目,制作周期短、成本更低、利潤更高。 左佑佑懂了。 自籌經費的古籍維護項目,全靠這些成功勵志厚黑商業雞湯演講與口才的營收撐著呢。 大眾想成功,商人想成名,古籍想要錢,于是這個生態鏈就完美地轉動起來,堪稱win-win-win。 嗡嗡嗡,三贏,贏很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