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既然明知這一招是傷人先傷己,為何孫悅還非得要這么做呢? 首先孫悅很清楚,這一招頂多也就傷大宋半條命,絕不會像明朝一樣直接就徹底干了個歇菜。 說到底,大宋如今其實還是銅本位經濟的,銀幣更多的其實是用于大額的商業活動結算,跟一般老百姓的關系并不算大,所以白銀如果大量涌入的話,真正倒霉的其實是那些有錢人,嗯,也就是孫悅和趙廷美的那些靠山們,眾議院的議員們,而普通百姓雖然會因此而受到波及,但應該都不至于去要飯乃至揭竿而起。 明朝直接涼了,那是因為明朝的銅幣是先于白銀崩潰的,民間除了白銀啥都不認(再次捎帶手的吐槽明朝的經濟政策,簡直是令人發指!!)。 而只要大宋不會因此而死,些許痛苦,忍一忍是值得的,這不是還有江南大開發拖著底兒呢么,要不然孫悅也不會早不放晚不放,這個時候才把占城稻給放出來。 想想吧,大宋鼎盛時可是占世界GDP百分之八十的,宋初就算遠遠不如,百分之四十總是有的吧,掏干這樣一個大經濟體的利潤,那些唯利是圖的色目人海商還不瘋了? 他們只是不敢常駐在大宋而已,倭國總是敢的吧,這年頭的倭國……好像離幕府時代已經不太遠了,各地的莊園主已經開始各玩各的了。 所以除非這幫色目人集體轉性了,或者是集體變態了,否則他們中的七八成,應該都會遷居到倭國去,正好與薊州的色目人們相呼應。 但問題是倭國是沒有造船基礎的,別看著是個島國,造船水平比之孫悅改革之前的大宋都還要弱上不知多少倍,他們甚至連足夠的木匠都沒有,大宋呢,又在大力的大力的大力的發展航海業,而他們又要爭分奪秒的搶大宋的白銀市場,因為這東西三歲小孩都知道肯定是越早白銀越值錢么。 所以毫無疑問,這幫人會把身家全都砸進來,幫大宋建造造船廠。 而這幫一盤散沙似的色目人入駐倭國的話,宋朝其實是不怕的,因為那畢竟離得很近啊!實在不行從高麗借個道,也是很容易就到的嗎,就算大宋的海軍再垃圾,也是完全有能力打擊倭國本土的。 當然,如果碰上所謂的神風……那特么可能真的是倭國有什么大神庇佑吧,那這本破小說也沒必要存在了。 也就是說,這幫人移居倭國,是可以創造出,類似于把他們移居泉州的效果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