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再給景年一次機會,他一定不會說出“讓阿兄幫他早點找個未婚妻訂婚”這種話。 那天踏青回家之后,晚間,阿娘突然將他叫到屋中,拉著他的手,欲言又止,最后什么都沒說,又讓他回去了。 景年一頭霧水,睡了一覺,把這事忘了。 然而隔天上午,阿娘就說帶他去堂伯家做客。 景年覺得奇怪,阿娘前不久才帶著大姐姐和阿姐去過一回,怎地又要去。 不過比起在家關禁閉,當然是愿意出門逛一逛,他在堂伯家還挺自在的,他書讀得好,堂伯很喜歡他,堂伯母比他阿娘還縱著他。 這次去,景年本以為跟往常一樣,在堂伯家里吃吃喝喝,跟比他年歲還大的侄子們玩一會兒。 如果堂伯在家,會考校他一番,然后等他阿娘阿姐們跟堂伯母、堂嫂堂姐妹們聊完天,就一起回家了。 可是這回,阿娘沒放他跟大侄子們出去玩兒,反而讓一堂嫂抱來了她家小妞妞。 “年哥兒,你照看一下小六娘。”陸楊氏吩咐道。 景年抱著堂嫂遞過來的軟綿綿一團,陷入茫然,他、他今日過來,原來是幫著帶孩子的嗎? 可是,他也還是個孩子啊,以往每回過來,跟侄子們去耍,堂伯母堂嫂們,都是讓侄子照看他的。 景年一直都是家中最小的,哪帶過孩子,抱著一個小娃娃手足無措。 堂伯母陸王氏看著不忍心,想跟陸楊氏說兩句,陸楊氏說:“是一郎讓的。” 陸王氏便不說話了,她家郎君陸文敬,如今五十余歲了,還只是個從五品的郎中,基本上斷了再往上升的念頭,只盼安安穩穩在這個位置上干到告老,留一份體面還鄉。 幾個孩子也不爭氣,她的兩個兒子,老大六歲開蒙,丈夫親自領著讀書,十九中秀才,隔年過鄉試,雖然名次靠后,但一十歲的舉人,很了不得了。 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年年考,年年不中,考到三十多歲,心氣兒都消磨沒了。 老一更氣人,打小不愛讀書,如今連個秀才都沒考上。 嫡子指望不上,陸文敬將心思放在庶子身上,若是庶子能成才也可。 因為自己生的兒子不爭氣,陸王氏反對都沒底氣,總不能等著老爺致仕,一家徹底敗落下去吧。 她倒是憋著口氣看丈夫培養庶子,可兩個庶子也不行,努力是努力,天資不足,如今也不過是兩個秀才。 但今年不一樣啊,她大兒子,在三元及第的侄子的輔導下,今科會試終于中了! 雖然名次倒數,但能中已經比什么都強了。 陸王氏不知道私下夸過陸景堂多少回,說不愧是三元及第,自帶文氣,隨便給她大郎沾一點兒,這便讓人中了。 一家子不曉得多感激陸景堂,之前邀陸楊氏上門,也是想感謝一番,只是當時尚未放榜。 他們家是打算殿試之后,正式的設宴招待景年一家,這兩回只能算親戚間的正常走動。 況且,即便陸大郎過了會試,殿試后再選官,以他的年紀和殿試成績,發展前途有限。 不像陸景堂,如今不過十八,即將外放做官,不出意外品級肯定是要升一升的,要不了幾年就跟陸文敬同級了,肉眼可見的前途光明。 往后許多年,陸景堂就是陸氏一族的主心骨。 所以,別說他只是讓景年照看一下小侄女,就是把幾個侄子都拎回去讓景年管教,陸文敬一家也不會說一個不字。 于是一大家子人都在,包括小六娘的阿娘,誰都沒管,就讓景年照看她。 小妞妞倒是不難帶,她比幾個兄長乖多了。 但是這么點兒大的小娃娃,見的人少,膽怯害羞,小女娘也不像小郎那般皮實,哼哼唧唧要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