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假設我們海桐市未來建造了一批學校,只需要繳納一年社保,和一年的租房證明就可以入學,你會選擇來讀嗎?”林凱問道。 “啊?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肯定會把孩子送去讀啊!畢竟孩子帶在身邊教育還是好一點的。” “如果這些學校可能配套設施沒有目前市里其它小學那么好,你會愿意送來讀書嗎?就比如學校可能沒有足球場,也沒有塑膠球場,也許僅有一兩個水泥地的籃球場,班級內沒有空調,一些實驗課的教室的設備可能不夠先進,甚至電腦房也是標準較差。這種情況,你會送過去嗎?” “怎么不送?再差能到還能比我們村的小學和縣里的小學還差?只要老師認真教,我覺得外在條件差一點問題不大!我小的時候教室都漏雨,還不照樣讀過來了。” “明白了!” 這一場調研,持續了半個月才結束。 又花了一個星期才統計出來一定的數據。 秦毅的辦公室內。 “秦市長,統計出來了,我們海桐市目前的小學學位缺口為2.6萬個!初中學位缺口1.5萬個。其中小學的外來務工人員占比91%,初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占比83%!” 秦毅聽了之后,微微一嘆:“缺口挺大的啊!這還是可能統計不夠完全的情況之下。” “對了,外來務工人員對于學校的質量配套設施的定位要求怎么樣?”秦毅問道。 “目前的統計情況來說,82%的外來務工人員對于學校的質量配套設施的要求并不高,他們覺得能有學校上,只要能是公辦學校,他們大部分都是沒有太大的要求!說白了就是有公立學校讀他們已經是非常的開心,對于學校設備差一些,已經不太在乎了!總比去讀民辦學校好!”林凱匯報道。 “好好好!看來對于這個群體來說,經濟是成為他們最大的困擾,如果有公立學校讀,學校差點他們也可以接受!”秦毅點頭道。 其實,對于很多外來務工者,那一群暫時沒有能力買房的工作者來說,能有公立學校讀,已經是求神拜佛了。 學校差點? 總比沒得讀好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