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市常委會上。 人頭攢動。 “這一次的常委會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一下關于我市的教育民生問題!隨著我市的經濟發展,外來務工者越來越多,外地職工子女的讀書問題非常的嚴峻!相信以后這個情況還會越來越嚴峻!”莊明德緩緩開口。 “所以我們對本地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進行了一個深入的調研,下面有請秦市長詳細的跟大家說一說。” “各位同志們好,經過教育局的深入調研,我們海桐市目前的小學學位缺口為2.6萬個……” “所以我們海桐市要擴建學校,解決本地學位問題非常的緊迫!根據林局長的調研,我們最好可以建造20座小學,10座初中,至于高中,暫時看看再說!對于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展開討論。”秦毅開口道。 “要建造20座小學,10座初中?也就是說一下子就要建造30所學校,這可是一筆龐大的財政支出啊!” “而且這么多學校,到時候教師的工資,后續校園的管理投入等等也是需要我們財政持續的支出,這會不會對我們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 好幾個常委都是紛紛開口討論起來。 “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入學問題,其實他們可以去民辦學校啊?如果我們一下子建造30所學校,對我們財政的壓力太大。” 有人提出反對。 “我知道大家都是為了我們的財政考慮!但是我認為,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發展要齊頭并進!我們應該向隔壁海越深的深海市學習!人家的口號是什么?來了就是深海人!人家那邊的民生發展做的非常的好!”秦毅道。 “秦市長的想法很不錯,我是支持的。”莊明德笑著道。 此時其它的常委和下面的一干各個部門的干部們看到這里,一個個都是明白,一把手和二把手說要搞,他們自然是反對的話就不要說了。 但是如何搞,這一點還是需要商榷的! “那么財政那邊能拿出多少預算?”一個常委提出了這個關鍵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