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和后世那些聽取商業計劃書匯報的投資人不同,林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判斷項目到底靠不靠譜。他畢竟是開了掛的,知道張溥一定能搞成全國性的大一統文社。
林海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搞清楚,南直隸地區的應社究竟是怎么變成全國性的復社。這個過程他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否則將來肯定控制不住張溥,畢竟他林某人只能躲在幕后操控。
“登萬兄,當今天下文社,主要都是讀書社,士子加入社團大多是為了切磋時文、揣摩風氣,最終目的乃是為了蟾宮折桂、金榜題名。所以若要統一天下文社,最要緊莫過于引領選政風尚,如此天下士子才可趨之若鶩……”
“選政風尚又可以影響到考官判卷的喜好,社中士子長期浸淫此種風尚,求取功名就更加容易。而社中士子科場連捷,又進一步會吸引尚未加入的士子,甚至直接將其他文社并入進來……”
張溥上來就指明了文社發展的最大動力,那就是科舉應試。誰能在時文選編上引領天下風尚,誰就能組建出規模龐大的讀書社。
他接著又說道:“誠如登萬兄所言,應社在統合天下文社方面已具有相當基礎,我社周介生與江右艾氏、萊陽宋氏并稱天下三大選家。近年來,晚生與楊維斗的房選也頗受好評,躋身名家之列,是以晚生認為應社兼并其他文社的時機已然成熟……”
林海聞言點了點頭,他記得復社應該是在崇禎二年成立的,距離現在這個時間點頂多兩年。
如今的應社還只是南直隸的地方性文社,而復社成立之時,除了明顯與閹黨瓜葛較深的之外,全國稍有名氣的讀書社幾乎全部被納入了進來。這其中光是游說和組織工作兩年時間都嫌短,所以林海才敢說應社已經有了相當基礎。
不過直到聽了張溥之言后,林海才算明白這個基礎究竟是什么,其實就在于周鐘、張溥、楊廷樞等人在選藝制文方面的成就。
聯想到張溥如今已脫貧致富奔小康,林海插話道:“天如,你們選的這個時文集子是自己刻出來發賣嗎?”
張溥搖頭道:“各家房選都是把稿子賣給書商,像周介生的書稿一般可以賣出數千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