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海并不想深談自己所謂的天下公義究竟是什么,就算說了張溥也未必會信。
但他也明白張溥在想什么,無非就是怕如果接受了資助,那最后社團的話事人就不是他張某人了。
在另一個時空中,復社在吳江縣的那幾位主要贊助商都是有很強話語權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來的權相溫體仁之子想要加入復社,但卻被復社最大的金主吳給否掉了,可謂是一言九鼎。
吳這人就是個土財主,除了有錢沒有任何名望。但林海就不同了,真要論名望,現在的張溥都比不過他,說白了他是怕自己被林海當槍使了,最后啥也沒撈到。
林海雖然不知道這事,但他對政客和金主之間的關系太了解了,所以一下就明白張溥的顧慮所在,于是道:“你放心,文社之事我只會在幕后贊助,所有的名望都歸于你西銘兄……”
張溥道:“登萬兄不加入文社么?”
“我又不是讀書人,加入文社干什么?”林海笑著回道,其實他要加入未來的復社也并非沒有途徑,復社并不是一個嚴于納人的文社,他要是捐個國子監生也完全可以加入。
不過他卻不想這么做,崇禎朝的復社雖然能量很大,但同時也為權臣所忌,包括崇禎本人對這樣的全國性社團也感到非常不爽。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吳昌時之案,此人也是應社和復社的元老,后來在彈劾首輔薛國觀、以及運作周延儒復相之事上表現得極為活躍,算是復社推出來的臺面人物。
周延儒敗亡后,崇禎召集了大明有史以來職務最豪華的陪審團,親自在金殿上審問吳昌時,并命令當場打斷他的雙腿。
這事在大明歷史上是破天荒的頭一遭,有閣臣奏道:“殿陛用刑,實三百年來未有之事!”
結果崇禎怒道:“吳昌時這廝也三百年來未有之人!”
所謂三百年來未有,大概率指的不是吳昌時這個人,而是他背后的復社。畢竟這種政治掮客在明朝歷史上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但像復社這樣的全國性政治團體,那真是三百年來頭一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