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沃邦攻城法-《晚明海梟》
第(3/3)頁
這倒不是盲目自信,中式城墻確實是很難用火炮打塌。有別于歐洲傳統上直上直下的石質城墻,中式城墻的主體由下闊上窄的夯土構成,有的在外面還有包磚。
夯土本來就比石頭更能吸收動能,下闊上窄的重力壩結構也不容易垮塌。反觀歐洲那些又高又薄的石質城墻,只要在底下打個大洞出來,自重都能把城墻壓垮。
這就是為何歐洲在一百多年前點出了棱堡科技,實際棱堡體系也用到了重力壩結構,城墻大多也是由夯土修成。不過歐洲的幾何學確實遙遙領先于東方,棱堡的設計還同時消除了射擊死角,盡量的發揮了交叉火力的優勢,這比東方的馬面要先進得多。
不過東方的筑城學在火炮時代也不是原地踏步,縱觀上下五千年的城墻形制,冷兵器時代的城墻是越修越高,到唐宋時期達到了頂峰。
而到了熱兵器時代,城墻從越修越高變成了越修越厚。明代很多高度只有兩丈的城墻,底部厚度卻有四丈,此外城垛的形狀也比唐宋時期優化了。
廈門城墻不含雉堞的高度就是二丈二尺,四門都有甕城,四角都有角樓。甕城和角樓就和馬面一樣,也能一定程度上發揮交叉火力,只是不如棱堡那樣徹底消滅了射擊死角。
此外,城墻周圍還有一圈足夠深的護城河,與城墻一起構成了立體的城池防御體系,這些都給了王夢熊守城的底氣。
“既是如此,那就暫緩出城決戰,先讓林賊在城墻下吃夠苦頭再說!”
鄭芝龍嘴上說的很堅決,但心中的不安其實并未消散。之所以最終做出這決定,他也不知道有幾分是出于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