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基隆港,會友公司海軍部所在地,海面上停泊著數(shù)十條形形色色的戰(zhàn)艦。
這些戰(zhàn)船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全帆裝蓋倫船、老閘船、西式縱帆船、加萊式槳帆船。
其中數(shù)量最少的是全帆裝蓋倫,目前只有旗艦定遠號這一條,正在不久前剛修好的石質(zhì)干船塢中開展定期維護。
數(shù)量最多的則是老閘船,除了改裝為西式橫帆船的博望號以及派到濟州島的六條船外,剩余的十四條老閘船當前都在港內(nèi)。
這十四條船未來都要被清出海軍部的作戰(zhàn)序列,要么被送去濟州島繼續(xù)充當戰(zhàn)艦,要么就是作為商船使用了。由于海軍部當前的訓練重心是西式軟帆操作,所以這些老閘船當前的使用頻率都較低。
加萊式槳帆船是除了老閘船之外數(shù)量第二多的,不算解憂公主號、馮夫人號這兩條繳獲的大船,另外還有八條會友公司艦船局新造的輕型加萊。
數(shù)量最少的則是全部由艦船局自造的西式縱帆船,目前在港內(nèi)的只有四條,一條雙桅的,三條單桅的。倒不是艦船局的產(chǎn)能低,主要是這些縱帆船的使用頻率相當高,有一大半都不在海軍的母港中。
實際上,海軍部現(xiàn)有的西式縱帆船數(shù)量和加萊船一樣多,都是十二條。其中兩條是200噸級的雙桅斯庫納,十條是100噸級的單桅斯魯普,全都是在過去八個月內(nèi)建造的。
這個速度一方面得益于充足的木材儲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縱帆船噸位都不大,建造起來確實很快。
就拿最小的單桅斯魯普船來說,會友公司建造的都是排水量在100噸上下的,大致是五丈多長、一丈多寬、吃水八尺多,可搭載八門五斤炮。建造周期最開始要兩個多月,如今只需一個月。
這種百噸小船甚至都無需在專門的船臺上建造,就砍些樹木搭建簡易的撐桿和滑道,再做幾臺起重機械就可以湊合著開工了。
兩百噸級的雙桅縱帆船就要麻煩一些,必須用到艦船局僅有的兩船臺,不過造起來也還比較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