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鐵模鑄炮技術的突破-《晚明海梟》
第(3/3)頁
“所以你的解決思路是把鑄好的臼炮放到窯爐里燜火?”林海接著又問道。
“不,不,那樣不行。”左武衛聞言連連擺手,“火炮的管子太厚了,用那個法子不行,但如果在澆鑄前把鐵模烤熱,澆鑄后不讓它那么快冷下來,我想是可行的。因為有泥模鑄炮的例子在,泥模的好處就是散熱慢。”
“很好,希望你這個法子能行得通。”林海勉勵了左武衛一句,此人雖然是從幼時的經驗得到啟發,但后面這番話還是體現了他的思維能力。
“總座,我還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左武衛受到林海鼓舞,接著又說道。
“有什么想法直言無妨,研究院不怕異想天開。”林海繼續勉勵。
“是這樣的,小人在火器局這半年來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鑄鐵炮的缺陷大多出現在內壁附近。雖然不清楚為什么會這樣,但既然知曉了這個現象,那我們何不干脆先鑄實心炮,然后鉆出空心的炮管來,這樣一來不就可以把有缺陷的部分都去除掉嗎?鑄鐵炮的成品率將會提高很多。”
左武衛接著又說道:“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可以不用制作型芯了,而且安芯的時候總是會存在偏差,用鉆床和鏜床來加工會好得多。”
此言一出,林海算是徹底震驚了。左武衛說的實際就是一百多年后歐洲的實心鉆膛技術,這是火炮制造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技術變革,其意義還不僅僅是左武衛所說的成品率以及精確性這兩點。
鑄造缺陷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即使是現代技術也難以避免,但在火炮制造領域,這個問題其實是有辦法規避的。
因為鑄造缺陷往往會出現在鑄件的中心區域,這是由熱脹冷縮原理決定的。在自然冷卻的情況下,外表面由于面積大容易先冷卻,內里最后冷卻,而冷卻需要收縮,外面已經定型了,最后就需要空氣或者疏松結構來補償總體積,這就導致左武衛所言鑄鐵炮的缺陷往往在內壁附近。
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所謂的內模水冷技術,讓炮管由內向外冷卻,這樣內層密實外層疏松,其實就有點類似內鍛外鑄的復合炮了。大名鼎鼎的羅德曼鑄炮法就是用的這種技術,但以當前的技術基礎,要想搞出來就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另一種就是左武衛所說的實心鉆膛技術,這個比羅德曼鑄炮法要早得多,簡而言之就是用機加工的手段繞開了鑄造缺陷的問題,降低鑄造的要求,但卻提高了機加的要求。
實心鉆膛技術加上透氣性更好的砂型鑄造技術,最終帶來的效果就是18世紀歐洲的鑄造火炮實現了輕量化,12磅野戰重炮差不多比過去輕了小一半,這也直接導致了騎炮兵的問世。
“何副司長,你怎么看?”
“想法很好,但要實現起來有難度。”
“你不就喜歡干有難度的事嗎?我看實心鉆膛技術可以作為一項長期課題,還有砂模鑄炮……”
砂模鑄炮的事林海很早就跟何良燾提過,會友公司如今蒸蒸日上,這兩件事他覺得都可以提到日程上來了。只要突破了這兩項技術,陸軍的野戰重炮就能基本達到拿戰時期的水平了,這也意味著炮兵戰術的巨大變革。
當然眼下有了鐵模鑄炮技術,海軍艦炮上量的問題也能得到初步解決了,畢竟海軍對火炮重量沒那么敏感,眼下的問題主要是產能太低。
“何副司長,若是左工的法子真的解決了鐵模鑄炮問題,我想應該破格晉升為大匠,后面可以繼續研究實心鉆膛和砂模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