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蓋倫船的改進-《晚明海梟》
第(2/3)頁
等到他林某人那點粗淺的后世知識被榨干之后,再想進行細節上的改進和打磨,那還是得靠這個時代的天才,這就是他對潘學忠這小子感興趣的原因。
同時他把潘學忠也帶在了身邊,打算先把定遠號的改裝搞完再說。這事不需要等船廠改建完,雖然蓋倫船的船體相比后世戰列艦也有許多落后的地方,但這顯然是不可能大動的,林海要改的主要是帆裝和舵系統。
這根斜掛在后桅上的斜桁很長,都快趕上主桅下橫桁的長度了,所以其重量十分沉重。更加要命的是,這斜桁是桅桿前和桅桿后各有一截,桅桿前那一截甚至還要略長一些,這就導致其換舷操作十分麻煩。
露天甲板上的水手們正在各司其職,通過轉桁索和吊索同時操作十余面帆。旁邊還有一堆見習水手在實地觀摩,今日這撥見習水手接觸西式軟帆還只有幾天時間,戧風的時候他們還不被允許進行實操。
“略懂一二,略懂一二。”林海呵呵笑道。
具體來說,當需要把帆桁從桅桿的迎風一側換到背風一側時。首先要做的是把帆面收起來在斜桁上綁好,接著把斜桁豎起來才好轉到桅桿的另一側,這簡直是麻煩到姥姥家去了。
“很好!還有呢?”林海接著又問道。
三角拉丁帆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斜桁縱帆,帆的上腳就是由斜桁固定的,下腳和方橫帆一樣由帆腳索固定。
林海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要說他知道什么樣的船好,那肯定在17世紀初的地球上沒人比他更懂。但要說具體造船,那他肯定是個門外漢。
有鑒于此,后來人們就把拉丁帆在桅桿前的部分給去掉了,這樣一來斜桁的轉動就不受限制,大大簡化了這一過程。不過斜桁在桅桿前的部分仍頑固地保留了幾十年,最后才被一并截去。
有鑒于此,幾十年后人們又在帆下腳加上了一段底桁,通過上面的斜桁和下面的底桁同時控制,才算是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這根新加的底桁就被稱為駛帆桿,這在戰列艦上的應用已經要到19世紀末了。
林海從潘大匠家中返回之后,當天就在自己關渡城的辦公室中簽字蓋章,批準了關于造船廠建設的事宜,并且指定由潘大匠全權負責,有事可以直接向他匯報。
這天天氣晴好,風向東北偏北,從淡水到基隆的前半段旅程需要戧風航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板桥市|
丹寨县|
黑水县|
广宁县|
武城县|
宁都县|
东乌|
无棣县|
塘沽区|
三台县|
明光市|
彭水|
德庆县|
日喀则市|
阜南县|
璧山县|
丹凤县|
启东市|
广水市|
大英县|
姚安县|
和田县|
东丽区|
大埔区|
赣州市|
日照市|
茌平县|
庐江县|
北流市|
县级市|
壤塘县|
宝应县|
奉化市|
鸡泽县|
临夏市|
额敏县|
南丹县|
长兴县|
琼结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