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或許這僅僅是一個巧合,弘治帝歷史上已經死了,但他現在活生生地就在眼前,這已經不是真實的世界了…… 換句話說,發生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或許這僅僅就是皇帝突然想到了這個話,隨口一問…… “這是《易》里面的一句話,簡而言之,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 這說的意思就是天地萬事萬物的運行變化規律,就在那里放著,不喜不悲,如如不動! 只有人去觀察研究,慢慢摸索,才能感發,也就是才能熟悉這些變化規律,運用這些變化格律…… 就像臣所學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搞的就是研究天地萬事萬物的變化之理……譬如這個電,就是搞清楚了自然界的雷電發生原理,利用這個原理,自己搞個發電機,利用電流發熱照明,利用電磁感應弄出電機做工…… 用咱們朱夫子的話說,四個字,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用這些知識搞各種實實在在的事,造福于民……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當然,目下的讀書人,對格物致知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為往圣繼絕學’這個層面上,什么事情,都想著從老祖宗的經典中找依據,自己的思想也永遠超不出這個范疇……這樣會嚴重阻礙我們的文明發展……” 張鎮絮絮叨叨說了一堆,聽得弘治帝和眾位大儒瞠目結舌。 “忠義伯,你居然是這么理解的?”王華十分驚異。這確實嚴重超出了自己對經典的理解范疇。 “是啊!這有錯嗎?” “若依我等所學,這已經離經叛道,錯到離譜了……不過,你的神仙學說,想來不會有錯吧?恕我才疏學淺,無法品評……” 說的很客氣,其實意思很明顯,咱們是兩個世界的人啊,道不同不相為謀啊…… 楊廷和瞪著眼睛,顯然憤怒了,這簡直是褻瀆經典,胡拉吧扯…… 弘治帝親眼目睹過張鎮神奇的從石頭鉆進去,又出來了,而且張鎮的種種神跡,大家有目共睹,這個人定然不是不學無術之輩……只是大家都是讀圣賢書的,接受過嚴苛的正統教育,一時半會兒無法接受這樣解讀經典…… “……這……”弘治帝張大嘴半天說不出話來,“咱暫且不論對錯,就你這樣的解說,若是去參與科考,怕是會把主考的眼睛氣麻…… 朕以為,你還是要好好學著做點正常的學問……畢竟幾千年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肯定是有道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