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這片夜空卻并非空無一物。 在回收者引領的游蕩中,他們看到了成千上萬個要比星空更加黑暗的小點。 “你看……這些小點是星星……也是星星!”遙山幾微幾乎按捺不住心中激動的感情。 李明都瞇縫著眼睛,深吸了一口氣: “是……是許多星星。” 它們的存在像極了星際流浪行星。行星沒有太陽的光照,因為反光率的不同,會顯得比有著星星的夜空更加黑暗。等靠近了,他們便看到了在這些黯淡的星體表面,到處都是紋路一樣的城市、高塔與深坑。 它們的質量彼此之間可能也差距不大。 因為沒有太陽,所以也不是繞著太陽轉的。它們是彼此環繞的,有些星星是圍繞另一顆行星旋轉的,有些則是圍繞多顆行星的質心,有些則是恰好處在拉格朗日點位上從而靜止不動,還有一些,則繞過了這顆行星,再去繞下一顆行星,在不停地旋繞中,最后繞一個大圈回到了原地。 整個體系精致得不可思議,僅僅處在一角所能見到的模糊夜空,也在演繹著幾何機械的畫理。可能在某個角落再多加一顆行星,再來一點其他恒星的攝動,所有的一切旋轉與圍繞都會被破壞,所有的行星都會彼此沖撞擁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部傾倒。 “你看出來了嗎?” 唇舌問道。 “沒錯了。”水蓼說,“對于巨大質量體的控制,它們采取了內生的手法,使用了空前復雜的引力場,每一顆放在這里的行星都代表著一種控制信號的傳遞,是潤滑劑,更是齒輪。” “這是什么意思?” 不定型身聽到了他們的討論。 水蓼客氣地答道: “我們在說,外面的星簇、還有里面的群星,都是一個東西的整體。” “你們說這是一個整體,”不定型身揮舞著自己的短須,走向了前去,“那這些星星是在哪里呢?” 就在這時,人身那邊又聽到了遙山幾微的呼喊: “是火環,我明白了,這是一個火環的結構!” “火環?什么火環?” 聽到這個熟悉的字眼,李明都幾乎是戰栗地一跳,目光貼到了舷窗的邊上,即見到火焰就在丹宸號的腳底向著四周無限的延伸,消失在茫茫世界的另一頭。 火海重新出現了,陰影也重新出現了。與真正的光不同,對稱子星的概率波呈現出的是極大不均勻的分布。在較遠的地方怎么也看不到。臨到近處,才能看到世界。光線呈現出一種曲折的行走,它們在抵達最遠點時會回落到原本的世界,于是形成了一片不可視覺的真空。 人類在地表上憑著直覺聲稱大地是平坦的。那么在這里,“火海”同樣是平坦的,遙山幾微在兩次會面后,意識到了“平坦”乃是一種錯覺。既然是平坦是種錯覺,從空間中想象,包裹著虛無世界的火海自然應該是呈現出環的形狀。 他們正在第二次穿越對稱子星。丹宸號正在第二次駛入這片虛空的陰影。 “無始無終。” 唇舌說。 水蓼嘆為觀止: “先師,它們就在這里,就在你們的位置的側面。” 唇舌繼續說道: “這是一片被巨大的張量漲起的空間,就好像在地面上出現了一座倒懸的山,像是吹起的一個氣球。這個氣球,這座倒懸的山,與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交點,一個無窮小的交點。” 水蓼輕聲地念出了那個答案: “對稱子星。” “既然是無窮小的,地上的人就發現不了在這個無窮小的支點上原來還空懸著一片世界。他自然而然地就穿了過去,或者被空間推著從側面繞了過去,但他是意識不到這是一個側面的。” 說罷,唇舌在自身意志的引領下忍不住喃喃道: “怪不得我們再也沒能找到過地球……” “可是不是有這么大一片宏觀的火海嗎?”李明都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導師不言語,唯獨水蓼一聲喟然: “先師,他們可能不止制造了一次倒懸的山。” “也許不是倒懸的山,而是一個沙漏。” “反復的營造需要維持和傾注的比起原先要大上太多。所以對稱子星的分布也從孤星變成了單層星。” “這里就有一個古老的傳聞了。” 唇舌說: “人類世界的龍漢巡天總覽,據說其原始數據在使用的時候非常偶爾、偶爾到十億年間可能只有不足百例。但在這些例子里,巡天會出現了些微的偏差。” “偏差?” 這就是李明都完全不知道的事情了。 “當時這個偏差的解釋是,因為飛行物自身具有體積,而不是一個小點。體積以及質量在體積上的動態分布在光年的尺度上會影響航行的準確性,使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巡天總覽會選取若干的數目運算若干次,然后將每一次計算的結果進行映射調整軌道。在這個小道傳聞里,映射計算的總數永遠是六的倍數。龍漢巡天在接到反映后應該是立刻修正了這個問題。總覽的更新固然因為空間的距離而緩慢,但因為基數的大大下降,也就很難在聽到了。” 進入到陰影的深處后,散逸的光就徹底消失了。丹宸號既不知道是在往前,還是已經靜止了,是即將攀升到天堂,還是正在沉淪深淵。 前方重又出現了一點光亮,就像是一個小孔。小孔孤懸在前方,從中射出的光亮照亮了無邊黑暗中航行的船只。 水蓼說: “從信息交換的波動來看,你們應該已經到了新的一層了。” 可是沒有任何穿過了什么或翻越了什么的感覺。李明都還有遙山幾微左顧右盼都沒有看到任何星點或者其他什么結構。 太空比夜幕更加黑暗,上面沒有任何背景與繁星,他們好像仍然在那片作為波谷的陰影之中。 但從熱能的角度來看,遙山幾微分明察覺到了周圍存在著微弱的熱量。因為回收者的阻隔,他看得并不清楚。但這一熱量既然能被他看到,那肯定是比宇宙背景輻射高、甚至高得多。換而言之,周圍并非是一無所有。 “那么,會不會是暗物質?” 李明都憑著直覺冷靜地說道: “我們可能正在穿過一條由暗物質組成的甬道。” 唇舌本不想說,但李明都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導師講很有可能。因此想要抑制簇,就要阻斷簇。制成冷卻的暗物質星是最簡單的方案了。這個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阻止物質坍縮,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強制坍縮。” 然而,暗物質,不論是哪種暗物質,光憑一個肉人和一個兵器人都是不可能分辨的。 既沒有星星,也沒有云,甚至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只在遙遠的前方,在某一站上,在抵達了某個距離上,在那全部視覺的盡頭,猶如站在北極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南方,火環再度搖曳地出現了。 而他們又變成了火環上漂浮的一個小點,在火環的視覺消失的一刻,不論是有不定型知識支持的李明都,還是遙山幾微都已經意識到他們重新落入了廣大虛空,被“波谷的陰影”覆蓋了。 但這時,周圍的光亮卻越來越明顯。 這種光亮并不像是打開了燈,從一個點發出的光照亮了一整個房間。它更像是天空,太陽應該是存在的,但隱于白云的背后。原本密不透光的暗夜因為散射,到處都變得明亮了。 整個黑色的太空的亮度在不停升高。光的概率波仿佛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空間中。 仍然看不見星球,看不到任何的星星,沒有任何的球體。但是當天空的亮度達到臨界點時,飛船上的人發現世界上仍然有更亮的東西,就像是在黑暗的世界里仍然有光一樣。 那是在遙遠的天際,莊嚴流淌的白熱化的大河,緩緩的,幾乎是靜止的,卻能看出是在向前與變化的,里面既有潺潺的溪流,也有厚實的巨川,像是纖維一樣,彼此藕斷絲連,分布在廣闊的天地表面。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遙山幾微因為說不出來的畏懼后退了幾步,他的數據庫誠實記錄了一切,于是他才真正看出來這些紋路與先前經過的表象又有那些彼此呼應的區別: “因為星星在反射光,被星星反射的光又反射到了另一顆星星,而另一顆星星也在反射。于是行星所在的地方就變得格外亮,星星之間的光路也變得格外亮,也就出現路徑,也就出現了像是河流一樣的結構。” 而這便是他們經過的第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