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前王文龍就和董其昌討論過要不要把甲骨研究會對于古墓發掘的報告公之于眾。董其昌最終還是決定公開,因為萬歷皇帝已經默許他們甲骨研究會對紅山遺址開挖研究,遮遮掩掩,反而會使得他們在東北的考古發掘引來更多的非議。 與此同時,在場還有許多前來參會的好事之徒甚至是各大報紙的記者,他們卻是激動不已。 在沈德符說完報告之后,很多人便上去提問。 一個操著江南口音的記者道:“我乃《金陵時報》特聘的記者,想要請問研究會,你們所挖掘的上古墓葬之中最高的品級大概到了什么程度?” 這是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研究會如果回答他挖到了紅山遺址的首領墓葬,這記者回去就敢寫他們挖到了堯舜之墓,定能夠提升報紙銷量。 董其昌不敢讓沈德符回答這個問題,上前搶過發言權道:“我們對紅山文化的了解還很淺薄,不過現在也已確定,紅山文化還在部落階段,那時恐怕堯舜都還未出,最高級別的首領也無非是墓葬中使用了玉的部落首領而已。此部落大小方圓恐不會超過如今一縣之地,墓主人在上古文獻中恐怕并無記載。。” 又有人問:“甲骨研究會之考古發掘算是盜墓嗎?所發掘的物品你們將如何處置?” 董其昌連忙回答說道:“我們對于上古遺址發掘并非盜墓,紅山與安陽遺址的范圍遠比今日之城市要小,當時的墳地與居民區相隔亦是不遠,且地面上并無明顯的墳地標記。 我等只是在挖掘過程中記錄了所發掘出來的物品一點點拼湊,反推當地數千年前的情景,才能推斷出某處是墳地、某處是作坊。 由于日久年深,即使當地百姓也說不出何處是墳地所在,甚至許多地方因為地形平坦,所以早都是當地百姓的農田,許多尸骨早就被翻動了多次了的。 …… 我們并未發掘過秦漢以后的墳墓。 研究會規定即使要發掘秦漢以后的墳墓,也是必須首先發現古墓坍塌或者出現了盜洞之后才可以進行,違反者由甲骨文研究會拿其罪證,即送法辦,絕不留情。這一點可見于研究會章程‘保護性發掘’一章。” 董其昌心中慶幸,甲骨研究會在考古之初就由王文龍主導確定了對于古墓“保護性發掘”的原則。 此時金石學家中不少都和盜墓賊有勾搭,但是甲骨研究會在這一點上有嚴格的紀律,這給甲骨研究會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也保證了研究會的工作可以被大眾所接受。 不過場下這些人可聽不懂什么保護性挖掘。 有人說道:“開棺見骨到底是有辱先人,即使墳墓坍塌,墓中主人原本安于棺槨之中,你等卻要將墳墓打開,此大違倫理也。這一點毋庸狡辯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