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董其昌雖然持家有道,但他到底也只是個大地主思維,并非什么有遠見的商業價,可他只需要有點常識就能聽出許多參事提出的路子肯定不行,比如那些設立工廠開礦的建議,想著的多半是效法稅監故事,名為開廠開礦,本質乃是想要借助皇家公司的名頭刮地皮,當今皇帝是不可能把這個權利放給龍和勝公司的。
龍洋開海公司到現在還在保守經營,就是因為不知道投入海外的水到底有多深,而龍和盛公司要干實事,卻是將這個球丟到了董其昌他們這些參事的手上,董其昌也不知該如何處理。
王文龍倒是早有準備,反問道:“玄宰先想想咱們公司是不是需要掙錢?”
董其昌自然而然道:“投資實業自然是要掙錢的。”
王文龍又笑道,“玄宰先生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咱們龍和勝公司現在可動用的資金數以百萬兩計,只是約定了每年分紅而已,假設今年投入了十萬兩,但卻告訴股東五年后可以掙回來,股東是否會容忍?”
董其昌有些明白了,道:“建陽是說今年哪怕虧了十萬,如何處理,那也是五年后的事情了……虧損十萬便不算什么?”
王文龍笑道:“正是這個道理,龍和盛公司本來就是一次冒險的經營嘗試,哪怕虧錢,只要不虧個底掉,這一兩年總能應付股東。至于一兩年后,大不了賠的太多,咱們這群參事得不到股東信任,那便被趕下臺再換別人就是了。”
董其昌聽的大驚:“還能如此么?”
董其昌的思維還是小地主家量入為出的那一套謹慎想法,卻沒想到大航海時代的冒險公司就是以路子野著稱的,這些年來,歐洲的各大股份制航運公司以及有錢王室投資了多少探險隊,這些探險隊去開發航線、尋找礦藏,能夠獲利的十不足一,拿了錢便消失在大洋之中的例子都數不勝數,但只要有一次投資成功,那便能將另外九次失敗的成本幾倍地掙回來。
而且王文龍認為即使龍和盛公司的探險失敗,股東們也不一定會把參事會趕下臺。一來投資龍和盛的大戶是為了和萬歷皇帝搞好關系,并不是僅僅為了掙錢。二來龍和勝公司的探險活動肯定能炒高龍洋開海公司的股價,哪個大戶沒有投資開海公司?光是股價的漲幅,就足以讓大戶們回本了。
股東們巴不得留著這些名仕繼續為龍和盛公司背書呢。
王文龍幾句話后,董其昌發現自己接下的不是一個燙手山芋,相反,他這參事會主管的位置還相當清閑有權,瞬間眉頭便舒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