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卻沒想到等來的是兩人合寫的一封熱情洋溢的奏折。 米尼彈和線膛槍在戰場上都極為實用,特別是米尼彈,直接就可以用在明軍廣泛裝備的鳥槍上,不光提高了裝彈速度,而且米尼彈彈道還比普通鉛彈更穩定:射程更遠、同樣射程上威力更大。 熊廷弼和王世揚的這篇花團錦簇的奏折從內閣中透出來,京城官員都呆了。 不少人依舊不相信王文龍不聲不響,發明了如此神奇,萬歷雖然經常擺爛,但是對于軍事建設還是頗為重視的,也不禁派太監去詢問王世揚這線膛槍和米尼彈的具體狀況,然后便從盔甲廠取走了一支線膛槍和上百枚米尼彈,送入大內親自試用。 線膛槍火了,接下來便是大規模的試驗與展示。 米尼彈和線膛槍未來都要配發到軍隊之中,設計根本無法保密,能夠保密的也就是其制作過程中的一些工藝罷了,為了充分實驗,徐光啟和梅之煥監督盔甲廠的工人趕制了一批合格的線膛槍。 許多官員都跑到盔甲廠去看新鮮,而在實際見過米尼彈和線膛槍的演示之后,哪怕再挑剔的人也無話可說:這實驗就是在京城里進行的,實驗成果顯著,三黨也不能掩耳盜鈴的說這兩項發明無用。 一時間,王文龍新造了神效的米尼彈和線膛槍的事情便在京城中流傳開來。 明人對于火器的概念夾雜了許多幻想,總以為火藥可以有許多妙用,此時的新潮文人多半熱衷于火器研究。 許多國子監和太學的有錢學生、京城勛貴都熱愛火器,聽聞此消息,他們紛紛找到關系到盔甲廠里去看新槍演示,一時竟成風潮。 緊接著這王文龍新造了火器的消息也開始向民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