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線膛銃約重六斤,約長七尺,槍管中刻有旋紋,以此紋助藥子前射,故能及遠。
發射機關藏于護木中,以簧機約限,捏動即掉火,子藥觸火而發射,打完復起。
又槍中有通條,可輔助裝藥,若敵人逼近亦可作短矛。
此槍所用中空藥子,頭如錐形,尾似空碗,子藥教槍膛為小,裝填極易,發火之時空碗彭大,故能密封而借火器。且子彈、火藥包于一處,免稱量取放火藥之勞,以至射速快于鳥銃三倍以上,而藥子射程亦多三倍有余……
有兵部某卿贊此軍器之利,曰:此實乃國朝前所未見之大改進也,于軍事大有補益,王建陽其人之才亦可見于之。
筆者查悉近日本朝邊事,火器之用日增,如萬歷三十一年朝鮮成均館之役……”
《順天時報》是京城大報,讀者水平較高,記者的報道也是有頭有尾,除了介紹米尼彈和線膛槍的原理之外,還向讀者科普了大明的火器發展情況。
而小報的畫風就沒有這么正經了,如一家直隸小報的最新報道叫做《火器新造之我見》,內容如下:
“近聞舍人王建陽于京中研制出線膛槍、空心彈,射速奇快,連放若銀珠落盤,又奇準,三百步外可取敵面門,招手發射,似槍尖掛雷,頗受追捧。
然筆者以為此發明雖有效用,卻仍不出鳥槍之舊制。
諸君須知,火藥可用以殺敵者:一為火氣,二乃炸聲,三則毒煙。
鳥槍、線膛槍俱在使用火氣上作文章而棄炸聲、毒煙二者于無用,乞非古板守舊之延循?
筆者以為線膛槍雖精,仍有可改進之處。
改進之法,先在利用槍聲,何必槍管非為筒形,須知喇叭以人力吹,尚且聲響若此,若以火藥之力吹鼓,其聲可震至敵人口耳流血,不必非用彈藥殺人。諸君設想若做一喇叭形槍管如下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