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火槍的出現就是這改變雙方斗爭格局的一大樞紐。”
“在下以為,有那一日,當火槍進步到可以碾壓騎兵之時,那就是中原王朝徹底征服周邊游牧勢力的時候!”
“以如今火槍火炮之日新月異,這個時間我敢斷言,不會超過二百年!至多二百年后,游牧騎兵將再也不會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
“那一天越早出現,邊境越早能得到長久的安寧,這便是我認為我大明該重火器而非弓馬的根本原因!”
王文龍的一番話說完,鄭國泰聽得目瞪口呆無法反駁,而懂行的官員則激動不已。
兵部尚書王世揚這時也不管主動和王文龍說話會不會讓鄭國泰對他有意見了,走上兩步激動問王文龍道:“建陽真敢預言二百年內火槍就能打服蒙古騎兵?”
王文龍點頭道:“在下以為這還是保守估計。”
熱兵器的殺傷力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間將會不停的進步,當突破某一閾值,戰爭之中的生產力優勢就將永不回頭的超過游牧民族的騎兵優勢。
在東方,這個優勢的體現就是“我大清”扛著火槍直接把準噶爾給滅了,乾隆直接打出十全武功。在中亞,這優勢的體現是奧斯曼帝國用火槍一舉征服了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創造了龐大的帝國版圖。在北亞,這體現則是一直被游牧民族壓著打的俄羅斯人憑借火槍支楞起來直接殺穿了西伯利亞,打的中亞各游牧民族全都被迫臣服。
火器,就是將生產力優勢轉化為軍事優勢的決定性武器!
而聽到王文龍斬釘截鐵的說出這一論斷在場與軍事相關的官員們,哪怕不完全相信二百年這個時間,卻也紛紛感到激動。
這和此時大明朝的國防經濟狀況有關。
在王文龍前世,軍事經濟學是六十年代冷戰時期美國人提出來的經濟學細分門類,當時的老美在冷戰中屬于有錢的一方,但是卻不知道該怎么花錢才能夠贏得冷戰。當時老美可以投資的軍事科研項目太多了,究竟是增強常規戰斗力、還是核戰斗力?或是把錢拿去發展太空科技?似乎每一條路都能走得通,又似乎每一條路都有缺點。于是軍事經濟學應運而生。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研究怎么花錢能使得軍事力量最大化進步的學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