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此時的大明面對周邊力量也是類似的境遇。大明的財政緊張,那是對于大明內部來說的,而和周圍的勢力相比,大明每年千百萬兩的收入絕對是一個超級強權。可同時大明確又面對著軍事力量不足的窘境。 口袋里這些錢究竟該怎么用才能強大軍事力量,可以說此時大明正是需要軍事經濟學的時候。 鄭國泰看著王文龍長篇大論的一通回答后場中的官員不少都露出喜色,即使一些武官不完全相信王文龍的樂觀判斷也紛紛思考起王文龍所說的裝備制勝論對大明的意義,他哪還不知道自己在剛才的辯論之中已經大敗虧輸。 趁著大家沒注意,鄭國泰直接帶著杜銃開溜。 在場稍有頭腦的文武官員都已經傾向于王文龍,雖然京營之中的勛貴對于文官普遍沒有什么好臉色,但這些人也最是愛跟風的,鄭國泰知道王文龍剛才的滔滔雄辯非常符合這些勛貴的口味。 當年的李卓吾之所以一到京城就引起東林黨人的注意,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他罵天罵地觀點犀利吸引了大量京城勛貴前去拜會。 鄭國泰知道王文龍表現的越是囂張強勢,這些人越會以為王文龍有本事,而他繼續留在這里,只是自取其辱罷了。 而此時果然有不少勛貴紛紛認為王文龍有觀點有本事,這是一個名士應該具備的品格,京營的十二侯爺紛紛圍攏過來,主動和王文龍攀談軍事之學,他們的祖先都是靠馬上立大功才成為勛貴的,他們自己雖然沒有什么打仗的本事,但卻很樂得結交王文龍這種“軍事人材”,至少也能拿王文龍所說的軍事經濟學內容去和其他勛貴吹牛。 包括李文松也對王文龍剛才一番論述感到無比驚訝,悄悄對朱常洛說:“殿下,這王建陽真是有遠見的。” 朱常洛也對王文龍剛才的一番論述感到萬分佩服。繼上一次在武靖伯府上王文龍講完進化論之后被追捧,這次來到京營他再次見到看著王文龍被眾星捧月的場面,而且還是用完全新穎的理論。 朱常洛心里只有震撼,這人的涉獵太廣泛了,簡直如同小說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一般。 校場上,吹鼓聲中。 一隊隊衛兵端著寬大的食盤走入場中,將食物分發給太子和每位侯爺、官員。 明代普通人家吃飯多采用聚餐制,但是皇家吃飯基本都是分餐制,總不能讓皇帝和皇后兩人一人一筷子夾菜吃。 哪怕是聚餐,每個人面前也會放個小食盤,有專門的雜役將貴族想要吃的菜裝入盤中,再放到貴族面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