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線列步兵對上騎兵是有一戰(zhàn)之力的,但排隊槍斃時代的步兵要能夠打敗騎兵的首要要求就是嚴謹?shù)募o律性,能夠頂住騎兵沖鋒的巨大壓力按照訓練放槍。 這明顯超出了京營官兵的標準,沒有強紀律性的步兵放在騎兵面前就是一盤菜,京營外出打仗時步兵往往不如少數(shù)騎兵精英有用,所以京營的侯爺們都選擇給自己訓練一些家丁性質(zhì)的騎兵軍官,甚至對于步兵和火器完全不相信。 然而這種軍事思想即使放在大明都已經(jīng)算是非常落后,萬歷援朝之戰(zhàn)中火槍兵已經(jīng)成為絕對的主力,這也只能說是京營的官兵太久沒有參與實際作戰(zhàn)。 不過也正因京營作戰(zhàn)能力堪憂,朝中文官才能容忍勛貴侯爺們掌控這支軍隊。 王文龍用疑惑的語氣詢問道:“杜百戶既然是京營百戶,怎么不知道京營漢兵本主的放槍勾當,對于火銃如此輕視?” 杜銃冷笑一聲,不悅說道:“我神樞營自太祖創(chuàng)立之時便是以騎射見長的,王寺丞如何說騎射不是我們的本主勾當?” “神樞營的漢兵不是以火銃御敵么?”王文龍?zhí)匾獍褲h兵兩字格外強調(diào),讓人明白他說的不是神樞營不能練習騎射,而是神樞營漢兵的工作并非如此。 聽到這話,周圍人都看過來,想知道這對話會如何收場? 杜銃是個頗以自己功馬能力為傲的武將,王文龍卻直接說他練錯了本事,這要不是在太子面前,估計杜銃已經(jīng)挽袖子過來打人了。 杜銃氣的臉色發(fā)青,他盯著王文龍說道:“王寺丞大概記錯了,我們這神樞營前身乃是永樂時期的‘三千營’,由三千騎兵組成,并無火銃兵編制。王寺丞多半是讀史不精看亂了內(nèi)容……你是太常寺丞、中書舍人。太常寺掌管國朝禮儀,寺丞又是司典之官,中書舍人更要經(jīng)手內(nèi)閣文書,若由這般容易記混資料之人來擔任,恐怕頗為危險吧?” 杜銃質(zhì)問王文龍,瞬間讓場上氣氛有些緊張。 座中的孫承宗卻微笑看著王文龍,猶如在看一出好戲,聊了幾句后他就能看出王文龍做人處事的風格,知道王文龍站出來挑事肯定有后手,雖然場上緊張,但他卻絲毫不為王文龍擔心,反而想看王文龍會說什么來回答杜銃。 太子朱常洛則是一臉擔憂,悄悄咽了一口唾沫,他雖然對鄭國泰和杜銃不滿,但因為怕丟了太子的氣度,也不會和鄭國泰相頂撞,現(xiàn)在他生怕王文龍會下不來臺。 王文龍笑著拱手道:“杜百戶,在下的確頗好文史,也讀過一些國朝典章,是以知道一些神樞營設(shè)立的前后故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