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想起之前見到萬歷皇帝的臉也挺圓的,福王朱常洵更是十幾歲就胖的不成人樣,再想道以前網(wǎng)上看到的歷代明代皇帝畫像,王文龍感覺老朱家的基因里似乎攜帶著大圓臉的特質(zhì)。
朱勤煉一見王文龍便笑道:“我在家時也常讀建陽先生的《尚書古文疏證》,那是近幾年研究尚書的上上之品了。”
王文龍謙虛道:“不敢當(dāng)將軍厚愛。”
周王府一系的宗室子弟受到的教育還比較端正,像朱勤煉這些人是愿意讀儒家書籍的,但是因為朱勤煉他們沒有希望考科舉,所以讀書只是為了明理,努力方向和普通的生員不同,在科舉考場上,他們的學(xué)問發(fā)揮不出來。
朱勤煉和王文龍坐下,仆人端上茶來,朱勤煉笑道:“建陽前天在會上所講的削藩停祿之論可是嚇壞了不少人呀。”
王文龍聳聳肩膀:“是我冒昧了。”
朱勤煉笑起來:“祿米停不停又不是建陽說的算,你只不過是指出一條明路,若有人為此而記恨你,那實在也太不知好壞。”
“多謝將軍能如此想。”王文龍說道。
“只希望此事不要被建陽言中就好。”朱勤煉端著茶杯嘆息一聲。朱載提出宗室科舉,然而朱載在父親涉及鄭藩之亂被圈禁后就搬到父親的圈禁地陪伴父親生活,等到朱載名聲響亮,更是被萬歷皇帝所賞識,準(zhǔn)許他離開藩地進入京城生活。導(dǎo)致朱載對于宗室這些人的認識極為缺乏。
朱載以為向萬歷提出準(zhǔn)許宗室科舉就能給宗室一條路,朱勤煉卻是對于宗室之人是什么樣的性格摸得門清,他根本不覺得準(zhǔn)許宗室科舉能夠給宗室?guī)矶啻蟾淖儭?br>
如果大明真的有一天開始減少宗室支出,這些宗室只怕要餓死……
王文龍回答道:“雖說我不敢猜測圣上是怎么想的,但只要計算宗室人口,就知道宗室支出肯定無法穩(wěn)定發(fā)下去了。”
“我也明白,是以才憂心忡忡。”朱勤煉也很無奈,從公心出發(fā),他也知道大明的宗室對于國家非但沒有多少好處,相反帶來的壞處還更多,然而從個人角度講,他又不希望自己在河南的親朋好友落到生活無著的命運。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雖然沒有起到他預(yù)想中宗室守國家的效果,但卻實在讓一藩宗室之內(nèi)形成了很緊密的關(guān)系,大家休戚與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