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嗎?”王文龍看戲正看得精彩,突然被點名。 章湟說道:“建陽是海外歸客,曾經是進入過天主教的學校的,你快同大家說說這天主教學校所教內容是如何有利民生的。” 王文龍笑著回答:“我在西洋時的確剛從傳教士生活過一段時間,但并未進入過天主教的學校,許多雜學內容都是自學而成,和天主教關系不深。不過天主教學校之中的確教了一些有用內容。” 余懋衡說:“建陽正因未入他天主教學校這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若是入那學校讀上一兩年,滿腦袋的天主救世,一好好的人才也荒廢了。” 王文龍一笑。 十幾年后天主教已經在江南有了廣泛根基的時候,余懋衡都能夠跟著沈一起掀起南京教案,頂著朝中閣老以及東林黨的極大壓力,把天主教傳教士打的打逐的逐,他的那點面子又算什么? 整個大明社會對于天主教的接納過程本來就是一波三折,實際上此時耶穌會士的傳教思想也沒有統一,如果大明社會直接接納了天主教,反而會使得耶穌會走向更激進的傳教思路,兩邊必須要經過這么一個磨合過程。 民黨大會開了一天,傍晚終于結束,眾人吵的怒氣沖沖,倒也生出些知己之感,下了會場之后,大家在葉晝則的安排下轉入花園吃酒。 王文龍跟在人群后頭,章湟主動找到他說:“建陽在海外待的時間較久,應當見識過那天主教傳教的模樣,他們真是如白蓮教一般的人物嗎?” 王文龍笑道:“即便他們的思想真如白蓮教相似,在大明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風浪。章湟先生見識廣博,自然知道白蓮教起事成功時,主要原因怕不只是白蓮妖人蠱惑。” “這又不然了,”章湟思索說道,“白蓮教扯其造反,若能造起風浪,雖然肯定是當地有官員無道、民心思變,但若無牽頭者這些百姓也無法那么快的組織起來。這天主教若真是如此,的確應當慎重。” 其實即使章湟和劉元卿也不相信什么天主救世,只不過他們覺得利瑪竇等“西儒”有相當文化水平,是可以平等論交的對象,于是采取海納百川的態度愿意和對方交往。但是對天主教的提防也是在他們心中存在的。 同樣,堅定反對天主教的余懋衡也并非不知道天主教傳教士有相當多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但是他十分提防天主教的教義,生怕被以夷變夏。 兩者根本上是對于天主教的認識不同,各自看到了某一方面,而且所看到的內容也是真的,除非有個穿越者拿出后續的歷史演變作為證據,還得要雙方都能承認,否則雙方都不可能光靠辯論就說服對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