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歐陽詢的楷書在普通人看來是嚴謹工整,但在真正有書法眼光的人看來卻是奇側險峻。因為歐陽詢經常會把字體結構向著最極限的方向去寫,故意改變字的重心傾向,接著又自己去將要歪倒的字給救回來,行家看寫的好的歐體雖是楷書卻能看出一身冷汗。而王文龍這筆歐體工整是工整了,卻一點也不險,在普通人看起來字很漂亮,可是在行家看起來就是四不像。
這也是為什么當年他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發行之后受到許多批評的原因。
王文龍現在的書法還是在沈宜修指點之下又練了兩年的結果,要不然他連寫大字的功力都沒有。
陳子貞看著這么多商人找王文龍求字,心中自然忍不住酸氣,暗暗想道:“讀書人果然要出名,有了名氣,字寫得再普通也有人來求。”
正當他心里泛酸的時候,王文龍已經寫完八張大字,李如松連忙上前:“多謝建陽先生筆墨,些許潤筆不成敬意。”
他的仆人捧上一個朱漆盤,上面放了厚厚一沓鹽引。
明亡以后沒有殉國的名士多了,但人家好歹還會入山歸隱不仕清朝,錢謙益倒好,五月份弘光朝滅亡,同年秋,錢謙益就上京候用了。
滿滿一沓至少有三百張,這就是二百多兩銀子。
考慮到兵荒馬亂的時節從南京去往北京的路上時間比較長,錢謙益得是剃完頭就動身北上才行,稍遲疑一點都趕不上趟。
錢謙益一愣,接著便是大喜,連忙拱手下拜:“原來是建陽先生當面,謙益有禮了。”
對于錢謙益,王文龍的個人評價就是:才華過人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陳子貞作為學官本沒有什么來錢的路子,而這一盤鹽引就已經抵得上他一年俸祿了。
這年頭大明寶鈔的貨幣信譽早就爛了,大額交易用白銀又不方便,商人往往拿鹽引直接當做錢幣使用。
王文龍寫幾個字就換來他一年俸祿,陳子貞怎能不驚訝?
而這還沒完,另外幾位商人也都是不缺錢的主,個子送上了自己的潤筆費,多的值一二百兩,少的也有八十多兩,王文龍就這么一會兒功夫靠給人寫字便收入六百多兩銀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