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完了正事,兩人的目光也看向了戲臺。
樓下的戲臺上,王文龍坤班中扮演紅娘的女演員正舉著個棋盤掩護和扮張君瑞的坤生走著臺步,所演出的正是《西廂記跳墻》一段。
陳子貞聽了一段便連連夸獎:“這戲有些意思。”
《白蛇傳》的劇本還在打磨,這段時間坤班也需要有演出。
坤班打算要走面向江南觀眾的市民路線,除了過去的北曲之外自然也要學些南腔。
這《南西廂記》的本子就是王文龍費盡心力弄來的,作者是前兩月和王文龍一起同游東湖的李日華。
當年泉州的商人因為李贄提出了一些重商觀點就對他十分的追捧,而當今天天下商人對于王文龍的追捧程度只有更甚。
瓦舍的主人把幾張大條案拼在一起,仆人在案上鋪上大開的宣紙,王文龍問了他們所要題寫的內容,生藥鋪、醫館、貨行、糧鋪,按照順序一一寫來。
這幾個江南的商人都是要往南京去經過句容縣的,他們手下人手腳極快,一會兒功夫就將筆墨紙硯都準備好。
“的確應當,的確應當呀。”李如松深以為然的點頭。
商人因為長期缺乏保護,對于能夠站在自己角度幫助提出重商思想的文人自然狂熱,這在陳子貞這些從不擔心被朝廷打壓的讀書人看來實在難以理解。
陳子貞都看呆了,他之前知道王文龍在商人之中名氣不小,但直到此時才知道王文龍這名氣的真正力量。
緊接著又是幾個商人懇請王文龍提字,或是給他們的鋪面題牌匾或是給他們家中寫些條屏,一群人瞬間就把王文龍圍住,言語之中滿是崇拜。
王文龍上心的原因自然因為他知道李日華的這一本《南西廂記》推出之后效果極好。
原歷史上李日華的《南西廂》在江南一直演到清中頁,直接成為昆劇的傳統劇目。包括后來的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改編的《西廂記》《紅娘》也都是受到李日華這本《南西廂記》的深刻影響。
為了這本子,王文龍上門催了三次,李日華都奇怪他這還沒完本的劇本怎么值得王文龍如此上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