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卻不敢,”王文龍笑著說道:“我不過一個六品小官,在學臺大人面前上座豈非背了禮數?” 其實八股文風的流變在后世看來十分清晰,但此時人身處局中卻如同盲人摸象,聽聞王文龍如此一分析,兩人回想著自己看過的近些年考試文章相對比,發覺他說的一點不差,都覺眼前一亮。 “有偌大的名氣還在看墨卷,怪不得建陽能寫出許多新奇議論。”陳子貞稱贊。 “當不得如此夸獎,”王文龍笑著解釋,“我那書只不過是在經筵上被講官提起,并非侍講內容。” 陳子貞也好奇:“建陽先生以為文風還要向纖靡方向轉變?” 王文龍直接回憶那論文上所寫內容道:“我大明開國頭百余年,八股文都追求‘根底程朱’,文章追求平淡自然。到正德、嘉靖時期,唐宋古文復興,于是八股文章又追求將古文時文相結合。以長遠眼光看來,八股文章明顯是在尋求變通之道,這幾年常有中選的文章是將心學、禪學引入八股的,未來的方向定然是‘諸子入八股’,文風越是多變越會吃香。陳朋友的文章有清麗纖靡之評價,這兩屆科考正當其時呢。” 八股文的潮流演變只有站在后世的全局眼光上才能看清楚。聽陳指南這么一說,王文龍倒是想起了前世看過的有關八股文風流變的論文。 這也可看出陳子貞做官的本事,從學臺到撫臺,雖然級別提升并不明顯,但卻是從清而無權的學臺官員直接變成了一省的封疆大吏。雖然陳子貞還要幾年之后才能成為福建巡撫,但王文龍早些結交關系并無壞處。 “能夠如此么?”陳指南不信道。 陳指南深以為然,點頭道:“經學的確為科舉之本,若想求上進,不學八股是不行的。” 王文龍毫不奇怪兩人會聊到八股考試,眼前兩個人都是學官,眼看科試在即,他們位于督學察院中,不聊這個還能聊什么? 縣教諭并沒有品級,只要有舉人功名再捐錢就可以當上,陳指南這些年在外頭給人做幕僚錢財掙的也夠了,心心念念就是想考個進士,也無怪乎他會三句不離八股。 陳子貞被說到開心之處,不禁哈哈大笑,說道:“建陽如此夸獎,我不敢當,快請進屋用飯。” “陳學臺,陳教諭,王文龍有禮了。”王文龍拱手見禮,夸獎說道:“常聽人說督學察院修的好,今日一見果然大氣,陳學臺能整修出這樣一間督學察院果真好本領。” 句容本地為了修建督學察院找來了不少人才,比如陳指南這個句容縣教諭就是專門從紹興挖來的,不關于制藝之上有些心得,在管錢谷上也是一把好手。 陳子貞在江南到處巡院,對于王文龍的名氣有所了解,如此才對王文龍尊敬有加。但他看向一旁的陳指南,卻見陳指南雖也是笑臉相迎,卻不如何尊敬王文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