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好官-《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頁
萬歷三十三年九月末,工部尚書姚繼可突然上折子自請其罪,并請求撥款改善京師的火藥儲存方式。
這個折子一發,天下震動,連王文龍也頗為意外。王文龍倒是不怕被罵,只是驚訝于姚繼可自己請罪。
請罪原因也很簡單,工部官員在《盔甲廠爆炸之討論》引來的罵聲之后硬著頭皮展開清查,姚繼可也專門派人了解情況,然后越了解越發覺工部儲藏火藥的制度荒唐。
公布儲藏火藥的方法還是洪武年間制定的,所謂“藏火藥于地穴,地深三十尺,實火藥于中,上蓋石板,再加橫木,復覆以土。”
挖個十米的大坑,在里面填滿火藥,上面蓋上石板加上木頭,這種操作,一般人稱之為爆破準備。
那坑里面火藥都填滿了,就是個大號的炸彈,只要有點火星自然引起爆炸。
而且工部儲藏火藥的十六個大坑,為了統一做防潮處理方便,居然還是連接著修在一起的,一個坑起火之后大概率還能引起殉爆,這設計都絕了。
大明的火藥生產是從嘉靖朝開始才大量增加的,而因為工部官員的因循舊歷,嘉靖朝以后的火藥生產技術雖然不斷提高,但火藥儲存方式居然還是用的二百年間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