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本的制幣機是有透明殼子的,但為了方便整修,王文龍這臺機器根本就沒有安裝外殼,反正這年代機器的動力只能使用牲畜,運轉起來速度也不會非常快,危險性遠遠沒有真正的機械時代那么強。
利瑪竇頗為好奇地走向前打量著這臺在他看來非常復雜的機器,在取得王文龍同意之后,他還上手板動了一下制幣機的控制把手。
利瑪竇扳動之下就感覺那把手非常沉重,但是扳動之后就可見到機器里面帶動起一系列的齒輪和杠桿運動,機器中的零件潤滑做得很好,并沒有發出刺耳的咔咔聲。
“這機械真是精巧。”利瑪竇,忍不住贊嘆說道:“想來效率也不錯吧。”
王文龍點頭道:“現在的制幣效率一分鐘能夠壓出十枚銀幣,只不過要事先做好銀胚剪邊等等工作,還需要弄一臺剪邊機來配合。”
“居然有這么快?”利瑪竇聞言頗為驚訝。
雖然利瑪竇沒有做過鑄幣廠的工作,但是來中國之前耶穌會就已經知道在東方傳教的傳教士需要通過大量的科學技術來吸引最初的信徒,所以利瑪竇他們這一批人在神學院里是專門學過天文工業等知識的。
利瑪竇知道現在歐洲最先進的制幣廠是奧地利的維也納制幣廠,此廠所生產的維也納芬尼流傳在整個歐洲大陸,但是維也納鑄幣廠最先進的機器也達不到每分鐘壓制十枚銀幣的效率。
這是自然,歐洲的硬幣制造要經過滾輪壓機、搖桿壓機、螺旋壓機時代,然后才能出現肘動壓機。
現在的維也納鑄幣廠才剛剛開始研制滾輪壓機,而且投資了大量錢財也還不能成功,維也納的滾輪壓臂機在鑄幣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但是因為滾輪需要互相咬合再加上鑄幣機還沒有實用銀坯,此后百多年間歐洲制幣機制造出來的銀幣都無法形成完美的圓形,在新技術出現之后很快就被替代。
而王文龍這臺肘動制幣機已經是十八世紀的設計,如果能夠裝上蒸汽機,這機器放到十八世紀的工廠里去都不遜色,碰上此時歐洲還處于開創時期的制幣工具自然是有碾壓效果。
這年代的歐洲人對于中國還是相當尊敬的,起碼承認中國有不少技術都領先于歐洲,對于這臺出現在眼前的機器利瑪竇并不懷疑,更多的是帶有一種新奇的眼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