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甲魚在明代人心中以為是大葷,和狗肉一樣,明代許多不喜歡吃葷腥的人都不愿意嘗試甲魚肉。 利瑪竇笑道:“我在大明生活許久,知道能夠讓人尊重的方式便是有一說一,不要隱瞞,我們教中就是這樣的戒律,沒必要故意迎合誰的意愿,將它說的更好聽?!?br> “這話卻是灑脫?!蓖跷凝埧洫劦溃敻]的磊落性格的確能讓人生出親近感,這也是為何他在明朝傳教可以成功的原因。 “說起灑脫還是建陽先生的文字利害,”利瑪竇笑著說道,“建陽先生的《連城訣》寫的好看,那些高來高去的俠客人物才實在是灑脫得令人羨慕,雖然寫的是武人,但是那等俠客氣息卻是千古文人都追求的?!?br> “多謝夸獎?!?br> 利瑪竇對于中華文化的理解還真不錯,完全能看出武俠的韻味。 三人推杯換盞,利瑪竇問道:“聽說建陽在福建推廣紅薯、賑濟災民救了不少人。不知這推廣之事現在進行的怎樣?若是有機會,需不需要天主教參與幫忙?” 王文龍問道:“耶穌會也想參與幫助賑災?” 王文龍不想讓耶穌會參與大員島開發,不過言語中并不避諱。 他知道耶穌會自己現在都要通過結交文人士大夫來擴展力量,自保都還成個問題,哪里有能力去開荒? 耶穌會如果想參與幫忙在大明推廣紅薯種植,王文龍卻是樂見其成的。 福建的紅薯種植面積已經不小,但是江南大多數地方卻還沒有引入這種作物,三一教在江南的影響力太弱,耶穌會的影響力都比三一教強,說不定可以幫忙推廣紅薯種植。 王文龍介紹了一下現在福建開荒和推廣紅薯的情況。 徐學聚上任福建巡撫之后,三一教和福建民間的推廣紅薯、移民大員島工作都獲得了全省支持,不過想要推廣新作物和開墾土地都是長期工作,再多投入也總是不足。 利瑪竇聽了之后很受啟發,道:“利用鄉紳和宗教為百姓辦事,這方法倒是和龍華民神父在廣東號召教眾共同幫助窮苦信徒修屋、扶老攜弱的辦法差不多。不過你們不止幫助本教信徒,還幫助教外的窮苦人,的確值得我們學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