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文龍所寫的這篇《蘇州白龍廟風波》特別報道一下就火了,第二天各個《蘇州旬報》的活報攤前都聚集了大量百姓專門為聽這報道。
百姓們過兩天一見面就把此事當成可以炫耀的談資,互相說的那是口沫橫飛。
“聽說了嗎?那些稅監在白龍廟打人。”
“怎么沒聽說,那祖孫太慘了,好好的做些小生意,不但被稅監打了,事后還被挾私報復,差點被趕出蘇州去。”
“你們這消息都是哪里聽到的,怎么一個個說的都好像見過一樣?”
“《蘇州旬報》里寫的呀,你沒聽這兩天的活報嗎?那報紙可有意思了,比說書看戲還有趣,聽上一天也不厭,而且還不收錢。”
“這么好?下次大哥聽活報,把我也帶去吧……”
百姓嚼舌根子的能量比起傳邸報文抄可是大得多,報紙出來不過三天,滿蘇州城的人都知道了白龍廟、漕幫、賣荸薺的祖孫、稅監打人,甚至連杭州、南京那里的百姓都有聽過這些事情。
連帶著類似情況的稅監作惡也被百姓們廣泛討論。
能引起這么廣泛的討論,也因為這次事件的焦點選得好,之前反對收稅總把矛頭指向反對太監和皇帝,普通人都不敢說話,但是這次事件的反派是那些連小商小販的荸薺都要搶的稅監潑皮,百姓絲毫不怕,罵也就罵了。
與此同時,李三才得知消息后也主動入場辦事。
對付稅監太監是李三才的看家本事,從萬歷二十七年巡撫鳳陽并且總管漕運以來,李三才已經對付過的宦官包括:徐州收稅宦官陳真、儀征收稅宦官暨祿、揚州宦官魯保、沿江征收蘆課宦官邢隆。
看這名單可以發現兩件事,一是萬歷皇帝在江南真是派了不少太監收稅,每個市鎮都有人分管,怪不得江南百姓會支持東林黨。二是東林黨這群人也的確熱衷于對付太監,這是他們刷聲望、博得地方支持的好方法。
報紙啟發百姓,而東林黨則在文人士大夫階層中大造輿論,一場針對白龍廟稅監案的聲討馬上就鋪天蓋地般展開。
甚至影響到官場上,不少官員已經開始寫彈劾劉成收稅擾民的奏疏。
杭州,涌金門,杭州織造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