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初學者啟蒙之導師,應該要家喻戶曉,人手一冊,成為學書之人案頭必備。”
最推崇王文龍的是福州生員李洵,王文龍都沒聽過這人名字,打聽之后才知道是在福州一個觀音庵里面開私塾坐館的先生。
這人之前就很是欣賞王文龍的作品,王文龍的書法書一出,他就主動將之用于教學,而有了王文龍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之后他的教學成績果然大大提高。
普通的商戶百姓也不求什么學生能夠考上舉人進士,只看自家子弟的書法日漸寫的漂亮,平日里給寫個楹聯字紙拿出去也有面子,便知道自家子弟長了本事,對李洵等先生頗為感謝。
有李洵這樣的人物大為推廣,《歐體楷書九十二法》在福建的名聲也越來好。
如果說王文龍所寫的開蒙讀物和實用書籍還是褒貶不一的話,至于《葡萄牙國史》則是獲得一片倒的稱贊。
此書去年在商人和學者之間的流行到這時才終于慢慢沉淀到民間,甚至許多普通讀書人是先讀了《天演論》然后才有機會看到《葡萄牙國史》的。
王文龍寫出《葡萄牙國史》將近一年之后終于在百姓之間徹底流傳開,許多正經的點評版也陸續出現。
此時海內最出名的方志史學家“鏡山先生”何橋遠花費小半年時間點評完《葡萄牙國史》,他在序中盛贊王文龍的作品:“研究西洋掌故發前人之所未見。讀此書甚過讀千本夷方志也。”
福建晉江出生的禮部尚書楊道賓也是此時的歷史名家,他主張以古為鑒,曾經幾度表進“三國志”“五代史”論給萬歷,想要向他勸誡朝政。
在外出主持鄉試期間楊道賓收到了家鄉好友寄來的《葡萄牙國史》,一讀之下幾乎廢寢忘食,然后也開始動手做評注,此時也將自己的點評版送回福建老家出版。
他在自己的點評版中大贊:“觀此西洋書籍,了解西洋諸國圖強之本質,對大明之局勢極可借鑒。”
隨著《葡萄牙國史》在普通百姓和小文人之間流傳開來,王文龍的名氣日漸響亮。
他的名聲終于大舉跨過長江進入北方,在山東河南等地也有不少人談論王文龍的作品。
這些地方的商品經濟還沒有像江南一樣發達,還要擔心邊虜的入侵,北地的文人從《葡萄牙國史》之中卻是看到了強兵的希望。
因為書中有許多地方表露出對于葡萄牙國開海攻戰的稱頌,有人以為王文龍也是堅定的主戰派,至少也熟悉海外軍事。
不少人將王文龍認定為一個有軍事眼光的文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