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地官府里說了,若是都放任百姓去種紅薯,年下咱們縣里頭糧價一定高漲,是以半月前專門叫了俺們上戶到縣里頭去開會,耳提面命說種紅薯只是渡荒時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既然災荒已過就不能讓百姓再種紅薯。”
“還有這事?”王文龍感覺這縣官的操作也是挺無語的。
“我們夾在其中也是受罪,老爺你來看。”張航從口袋里掏出一張折好的條陳,王文龍拿來一看,果然是縣里面給上戶出的牌告,就是吩咐少種紅薯之事。
陳經綸也頗為驚訝,上前一看就對王文龍說道:“這衙門如何這般辦事?咱們回去跟藩臺大人說說。”
王文龍仔細看了一眼那條陳,搖頭說道:“他這條陳上面連個款也沒落,也知道這事情辦的不體面,就是防止有人往上告呢,到時候人家一推二五六,咱們說了也沒用。”
“這……哪有這般做事的?”陳經綸頗為氣憤。
王文龍想了想對張航道:“紅薯還是繼續種,你可不要再阻撓了,事情我們幫你溝通。”
王文龍有什么解決辦法?
那自然是市場化。
前世的農民種紅薯主要就是兩個用途,一種是個頭小的紅薯留下來自家食用,個頭大的紅薯根本舍不得吃,全部用來磨粉。
地瓜粉在前世的福建一直到王文龍小時候都還是地方上的硬通貨,無論是挑到收購點去變賣還是走街串巷自己到城中發賣,或者賣給村里有錢的老板家,反正不愁銷路。
至于怎么交稅?張居正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兩條: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其中考成法是針對官員考核政績的,張居正死了之后有一些廢止的部分,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真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的一條鞭法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