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01章 驅狼吞虎-《紅樓鼎革》


    第(1/3)頁

    家中嬌妻美妾相伴,柳湘蓮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沉醉不知時日。奈何良辰總是匆匆,休沐之期轉眼結束,明早便該參加朝會了。

    這是他晉升兵部侍郎后首次公開亮相,引得不少人矚目,猜測是否會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甚至有人提前替他謀劃起了該當如何履職。

    南城,馨德坊。

    天上疏星朗月,街上靜寂無人。

    時候不算太晚,一更的梆子也才剛敲過,“天干物燥,小心火燭”的更夫口號仍在街頭飄蕩。

    仁和街北,一座在京都不甚起眼的三進宅院,朱漆大門兩側的角燈上描著隸書的“張府”二字。

    看起來是戶尋常人家,街坊四鄰卻知道,這家主人身份顯赫,正是當朝內閣次輔張兆麟。

    張兆麟,字顯圣,浙江余姚人,年近五十,才華橫溢,年富力強。

    首輔鄭佑華資歷老聲望隆,然年過七旬,體衰多病,近來漸漸不管事兒了,一應閣務被幾位閣臣分管。張兆麟管的是兵部和工部,論實力在諸位閣臣最為強大。

    而他的另一重身份更令人不敢小覷——浙黨魁首,在江南士林中可謂一呼百應。

    內閣次輔已位極人臣,他卻仍覺不足,希望能更上一層,時刻等待并尋找機會。

    而現在,機會似乎來了。

    半個月前,永隆帝以賞功為名,超擢柳湘蓮為兵部侍郎。此舉雖不合朝廷制度,也無大礙,畢竟太祖時有先例可循。

    相比之下,任命其為協理京營戎政則意義非凡——這表明在隱忍十余年后,永隆帝決心整飭京營。

    熙朝定鼎以來,京營始終牢固掌握在一眾武勛手中。文官集團曾多次試圖插手進去,無不以失敗告終。

    這次永隆帝對武勛大為不滿,對文官而言,顯然是可遇不可求的良機。

    經過數次秘密磋商,朝中最大的三方勢力——齊、楚、浙三黨高層已達成共識,摒棄前嫌,攜手推動此次京營整飭。即便不能將京營從勛貴手中完全奪取過來,至少也要控制部分團營。

    至于各方最終能獲得多少好處,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張府書房內,張兆麟正在會客。

    書房內的布置典雅樸素,并無多少名貴的古董字畫,倒是有幾座大書架,堆滿了新舊成色不一的各類書冊,淡淡的墨香中亦夾雜陳舊腐朽氣息。

    形制簡約的榆木桌案上,擺著一座一尺來高的青銅小鼎,其內點著熏香,淡淡裊裊。

    張兆麟一身青色道袍,面容儒雅,端坐在桌案后的太師椅上,在油燈下細細閱覽手中的奏疏。

    沒過多久便閱罷,他隨手將奏疏合上,抬頭時眼中精光一閃而沒,面上浮現和藹笑意,對坐在客位之人笑道:“汝恒此疏,論積弊一針見血,談除弊亦是良策。明日依此上奏便可!”

    客人名叫王期久,字汝恒,三十來歲,乃是兵科給事中,素來頗享清名。

    張兆麟是他的座師,這些年多蒙其提點照顧,受恩深重。

    聽了贊賞之言,王汝恒并不歡喜,反而面有憂色,遲疑道:“恩師,此舉是否太過倉促了?柳湘蓮尚未履職,并無任何舉動,何不稍待,先觀其如何施政?明日弟子匆匆上奏,恐有逼迫之嫌,豈不是教他與我等離心離德?”

    “離心離德?”張兆麟笑道:“莫非汝恒以為,這柳湘蓮還能和我們同心同德不成?”

    “他雖是恩蔭,畢竟也是文官……”王汝恒沒有絲毫信心的說道。

    “汝恒啊,官職不過是陛下隨便丟給的名頭,方便他辦事而已。觀其言行,與其說他是文官,不如說是勛貴。倘或我們不逼上一逼,他會怎么做還真不好說?!?

    張兆麟說罷,搖頭不已。

    王汝恒訝然道:“恩師是說他不會盡心整頓?這怎么可能?陛下之意昭然若揭,柳湘蓮身負皇命,豈敢違逆?這可就在眼皮子底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琼海市| 昌乐县| 莱阳市| 彭山县| 凤凰县| 涡阳县| 鄂托克旗| 昂仁县| 灵宝市| 金平| 龙岩市| 全州县| 峨山| 桦南县| 栖霞市| 临沂市| 开平市| 腾冲县| 如东县| 兰考县| 会同县| 夏津县| 濮阳县| 石台县| 徐州市| 济宁市| 正镶白旗| 东辽县| 安溪县| 天长市| 集安市| 泾阳县| 九江县| 华容县| 漳州市| 镇原县| 奉节县| 广饶县| 新民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