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入夜。 一場鵝毛大雪覆蓋了整座汴京城。 宣德樓上白雪皚皚,整條御街都是白茫茫一片。 而此刻,御街東的南門大街上,車馬依舊絡繹不絕,兩側的酒樓餐館都氤氳著一團團熱氣。 風寒雪重,最宜飲酒。 汴京百姓尤喜在這樣的天氣里,吃著火鍋,小酌數杯。 蘇良帶著司馬光和王安石來到大相國寺北,一家名為孫羊店的正店。 此店有三大特色。 一為羊肉,二為兔肉,三為自釀酒:香醪。 三人入店時,大廳內已坐得滿滿當當,幾乎每個桌子上都煨著一個陶質火鍋。 肉香濃郁,酒香撲鼻,令人喉嚨蠕動,口舌生津。 好在蘇良在中午時便提前預訂了包間,若直接來恐怕就要等位置了。 片刻后,三人坐于一桌。 桌上有兩個陶制火鍋,一個羊肉鍋,一個兔肉鍋,還有六壺香醪。 蘇良笑著說道:“二位,今晚咱們不醉不歸!” “好!好!”王安石和司馬光紛紛點頭。 大宋的士大夫官員們因俸祿高,升遷貶謫的頻率高,去的地方多等特點,大多都是饕客。 此二人也不例外。 不多時。 湯水沸騰,三人吃喝起來。 以酒肉墊了墊肚子后,三人便開始暢聊。 剛開始,三人還聊的是今夜的瑞雪與美食。 但聊著聊著便聊到了齊州變法。 此話頭一出,王安石和司馬光的嘴,就如同決口的河堤一般,再也收不住了。 二人從土地兼并、吏治改革、恩蔭制度、科舉、農桑、武備、聊著聊著還聊到了西夏元昊,以及若與遼開戰應如何克敵…… 聊到酣處,王安石甚至還尋人拿筆墨在紙上畫起了腦圖。 蘇良的興致也非常高。 朝堂之上,可如此純粹地討論政事的官員,已經是鳳毛麟角。 三人聊到激動處,各執一詞,恍若朝堂辯論一般,吐沫橫飛,互不相讓。 甚至將孫羊店的掌柜都引了過來。 他以為三人乃是在屋內爭吵,聽聲音都覺得要打起來了。 若不是那掌柜識得蘇良,恐怕已經報官了。 此番交談,蘇良對二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王安石覺得自己就是為改變大宋而來的。 而司馬光則是奔著成為大宋士大夫官員的典范標桿去的。 這二人。 一個想成為圣人。 一個想做當朝最優秀的宰相。 司馬光的想法和觀念大多保守,循規循矩,但好處是非常嚴謹,不會出差錯。 而王安石是天馬行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些想法根本難以落地,但卻提供了更多解決問題的可能。 起初,蘇良還擔心二人同知齊州,會不會出現矛盾。 但如今看來,二人互相欣賞,彼此都在吸取對方的優點。 并且,此時的二人,思想認知還未固化,較易于吸取別人的長處。 若能一直如此互補互助,沒準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一直聊到近三更,才各自回家。 …… 臘月二十一日,年味漸重。 汴京城內,人潮涌動,到處都是購置年貨和請客送禮的人。 現下的大宋,因商業繁茂,已逐漸形成了一種尤為重視人情往來的氛圍。 每到年關,吃飯送禮、求人辦事者甚多。 唐宛眉也開始置辦起了各種年貨。 至于唐夫子,整日都是三件事:飲酒、品茶、看書。 而朝堂里,除了忙于籌備元日大朝會的官員外,大多數官員都閑適了下來。 很多吏員已然放假,回家過年去了。 這一日,午后。 御史臺,察院屋內,炭爐通紅,甚是暖和。 一旁的桌子上,擺放著點心、干果、橘子等零食。 蘇良慢悠悠地喝著茶水,看著近日的邸報,坐等放衙。 他雖升了職,但還是喜歡與周元同坐一屋,便沒有搬出去。 就在這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