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日后。 司馬光也來到了汴京城。 他與王安石的處事風格完全不同,去中書報到后,便入住到了官廨。 凡有官員相約,他幾乎都不會拒絕,但也僅限于喝茶聊天。 其談吐優雅,待人有禮有節,態度謙遜恭讓。 不與人特別親近,也不會讓人覺得如王安石那般曲高和寡。 處處遵循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 儼然一副儒學教化出的典范。 當然,他與王安石都有一個共同點——勤勉。 日力不足,繼之以夜。 此二人都是出了名的熬夜狂人,這點要比放衙便回家的蘇良可是勤勉多了。 …… 臘月十三,一大早。 王安石與司馬光便被召入了宮。 趙禎親召二人奏對。 君臣三人從早上一直聊到晚上,直到臨近宮禁之時,王安石和司馬光方才離去。 眾臣皆不知所聊何事,但蘇良卻知曉個大概。 王安石曾向蘇良講過。 他若為齊州知州,行變法之事,朝廷必須給予足夠的權力。 齊州知州與通判皆應越過京東路主官,所有事務,直接向中書省與皇帝匯報。 在變法過程中,所有事務都應以齊州當地情況依勢而行,朝廷萬萬不可遙控指揮。 說白了,王安石吸取了范富新政的經驗。 變法,不應是自上而下,而應是自下而上。 他要成為的不是朝廷伸到齊州的一只手,而是能醫齊州隱疾的一劑良方。 蘇良預計,這些要求雖有些不合常規,但趙禎大概率還是會接受。 …… 翌日,又到朝會時。 蘇良身穿綠色圓領寬袖長袍,頭戴直腳硬幞頭,手握木笏(六品以上方可執象笏),站在了大殿的后面。 今日朝會,主要事情,乃是正式宣告齊州變法開始,并讓王安石和司馬光都亮亮相。 首先,趙禎發表了一番講話。 從太祖太宗講到當朝,大概意思就是大宋江山得之不易,如今守之更難,為君者每日都在思考強國強兵富民之法。 趙禎講完后,王安石和司馬光便站了出來。 二人分別發言,一則感謝圣恩,二則言拳拳報國之心。 都是些不可或缺的場面話,主打一個儀式感以及懇請所有朝臣相助。 隨后。 首相杜衍宣讀了朝廷給予齊州的特別政策:如齊州三年自治,所有田畝政策、商稅明細只需向中書匯報即可等等。 當然,此次變法的重點依舊是土地兼并問題,遵循的仍是《論一州之變書》的主旨。 其他變法之策,皆為輔助。 這些事,趙禎已提前與諸位宰執通過氣兒。 殿內自然都是拱手稱是,無一人反對。 就在蘇良以為此次朝會只是走個流程,即將就要結束的時候。 御史中丞王拱辰突然站了出來。 “官家,臣對以上種種變法之策皆無異議。但臣想問詢的是,若三年之后,齊州民生商貿皆無改善,土地兼并的矛盾更甚,這個責任應該誰來負?” 此話一出,整個大殿都安靜了。 齊州變法還未開始,便有人想追究變法失敗后的過失了。 這是逼著主張變法的諸臣表態呢。 王拱辰繼續說道:“三年并不短,可成就一州之民,亦可毀一州之民。如今官家對齊州賦予如此特權,若最后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但辜負圣意,而且坑害了一州百姓,這個罪過就大了!” 年輕氣盛的王安石和司馬光聽到此話,互視一眼后,幾乎同時站了出來。 “若齊州變法不成,臣愿引咎去職!”二人面色嚴肅,有為齊州變法赴湯蹈火之心。 這時,樞密使賈昌朝站了出來。 “引咎去職?這樣就能推脫掉所有責任嗎?那可是一州百姓,若被禍害三年,這個責任豈是你們兩個青年官員能承擔得起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