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后宮之中,趙禎獨寵張美人。 在慶歷二年便為張美人追贈三世,以提高其祖上地位。 張堯佐更是受盡好處。 短短幾年里。 從以殿中丞,知犀浦縣,到擔任開州知州,再到判登聞鼓院、開封府推官,而今又要擔任三司戶部判官兼副使。 可謂是官運亨通,步步登高,一歲三遷,扶搖直上。 依照著當下的形勢。 再過個三五年,張堯佐在三司使的位置上鍍鍍金,就能夠拜相了。 張堯佐通曉大宋法令,有一定的刑判能力。 但只能算是中等能耐。 其升遷如此快,完全得益于他獨特的外戚身份。 當日,包拯的彈劾章疏便被仁宗駁回。 包拯氣不過,當即直言面君。 他與趙禎在垂拱殿內足足論辯了兩個多時辰。 內侍稱包拯情緒激動,將唾沫都噴了趙禎一臉。 最后,趙禎也怒火中燒,直接道:“朕之所為,只為能誕下一個龍種!” 說罷,拂袖而去。 包拯根本沒有被這個理由說服。 官家要生龍種,根本無須專找張美人,更無須因此事給予張堯佐特權。 在他眼里,沒有任何事情能凌駕于大宋法令之上,包括皇權。 當即,包拯便開始一日一奏。 與此同時,張堯佐上奏辯駁。 稱自己的功績足以擔任三司戶部判官兼副使,包拯所為,實乃為博直名。 而后,御史中丞王拱辰也力挺張堯佐,怒斥包拯小題大做。 王拱辰之所以第一個跳出來,乃是因他的妻與張美人關系甚好。 他幫助張堯佐,便是幫自己。 這一次,兩朝的相公們都沒有發聲。 包括杜衍、吳育、歐陽修三人。 他們大概也是覺得,此種事情無須太較真。 官家本就因無子嗣而煩悶。 為了讓張美人心情愉悅便對張堯佐皇恩重一些,也算不得什么。 但是,包拯就是那個較真的人。 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蘇良了解過張堯佐的一些履歷后,頓時明白,包拯的較真是對的。 這種事情必須較真。 張堯佐本是庸才。 第(2/3)頁